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裴文茂
[导读]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极大地丰富人的生活,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艺术情趣。而音乐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有着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能力的作用。

四川天府新区正兴幼儿园  裴文茂

[摘 要]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极大地丰富人的生活,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艺术情趣。而音乐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有着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能力的作用。本文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生活化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必要性;策略
        音乐教育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不能与个体意识分开,也不能从生活中剔除。对于幼儿来说,生活孕育着音乐,音乐来源于生活,音乐代表着幼儿内心的表达,这种表达代表着个性的发展和社会性形成。法国文学家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音乐教育的本质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幼儿音乐教育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和艺术中感受美、表达美和创造美。
        一、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第一,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是幼儿教育的必要内容。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能够将音乐教育与生活教育结合起来,对于激发幼儿的音乐才能,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健康性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并不是一门可以用语言表达的、教育的学科,因此,要想通过音乐教育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的艺术情操,提高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将幼儿音乐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幼儿音乐教育的生活化,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进而获得良好的音乐学习体验。较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而言,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更能减轻幼儿对音乐的陌生感,提升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第二,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正处于心理发展特点形成的初步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往往对于新鲜的事物感到好奇。虽然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得一定的音乐教学效果,但幼儿往往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不高,同时也不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分析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枯燥无味,无法充分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仅通过反复地听唱让幼儿进行模仿学习。而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是建立在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的,在进行音乐教育时将音乐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结合起来,从而使幼儿获得良好的音乐学习体验。通过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方式,使幼儿能从生活中汲取音乐灵感,进而能够自主地参与到音乐学习。
        三、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一)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方式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音乐教育首先是一种生活教育,因此,幼儿音乐教育需要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


生活化的幼儿音乐教育以幼儿的发展教育为重点,突出了幼儿自身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位置,所以,生活化的幼儿音乐教育首先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只有如此,才能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以人为本的幼儿音乐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幼儿,引导他们在音乐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幼儿,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培养幼儿的音乐意识。另外,教师还应当与幼儿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关注幼儿对生活世界中的音乐感受,促使幼儿从生活中获得良好的音乐学习体验。
        (二)选用生活化的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作品能反映人们的生活状态,所以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当积极选用生活化的音乐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在仔细观察和分析幼儿的兴趣来源的基础上积极寻找一些与自然生活有关的音乐内容,通过这些生活化的音乐内容来充分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促使幼儿能够从生活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幼儿音乐教育的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幼儿学唱《小雨滴》时,教师可以选择在一个雨天,先让幼儿聆听雨声。通过对雨滴有了真实的感触之后再让幼儿开始学唱。幼儿一般对于动画片都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教幼儿学唱一些动画片的主题曲,如《葫芦娃》《黑猫警长》等,利用动画片来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动力,促使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渐形成音乐学习的意识。
        (三)融入其他方面的生活教育
       从古至今,我国对于礼仪教育以及伦理道德教育都相当看重。礼仪以及伦理道德是我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早在孔子时期,对礼仪以及伦理道德的学习就成了古代学子的必修内容。幼儿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对于幼儿的礼仪和伦理道德教育也是幼儿生活教育的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幼儿的音乐教育也应该适当地融入该方面的教育。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教唱《找朋友》这首歌让幼儿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会与朋友之间怎样相处,怎样打招呼等。再如,通过学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来渗透对幼儿的道德教育,在音乐学习中培养幼儿拾金不昧的良好品质,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意识。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有利于实现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同时还能促使幼儿在音乐学习中体会生活,了解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提升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有效性。
        幼儿教育是人生阶段中最重要的初始教育,幼儿教育对幼儿未来的行为习惯和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幼儿音乐教育不应当仅仅是培养幼儿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更应当加强幼儿音乐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让幼儿从生活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并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和道德品质,提升音乐教育的效果,促进幼儿音乐教育的生活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欣.刍议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生活化[J].北方音乐,2016,36(12):119.
[2]沈梅丽.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之浅探[J].黑河教育,2016(03):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