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马文杰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马文杰
[导读] 教学工作是一项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过程,让每个好习惯渗透到学生们的内心深处,无论是我们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好习惯成就未来,对于学生而言,好习惯更会伴随终生,受用终生。

青海省门源县青石嘴镇大滩小学  马文杰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刻体会到,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和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我开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激发他们自己去探索知识,最终形成语文素养。
        一、培养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前提,也是培养学习能力的一个必要措施。农村学生,回家读书时间少,课堂上。以往上课的时候,我担心,讲课的时间不够,影响教学进程,总是舍不得留时间给学生多读书,这实在是本末倒置了。
        上课,我不仅要求学生预习时认真读书,而且课堂上也要求学生多读,通过阅读对课文的理解逐步加深,很多问题通过读也能理解无需老师再做讲解。比如在教《金色的鱼钩》一课时,学生问:“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明明是长满了红锈,怎么又出现金色的光芒呢?我并没有马上回答学生,让他们反复读课文,这里的鱼钩包含着多层含义,要多方面去理解。然后我让一名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回答,“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


”通过反复读学生领会到,鱼钩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同时更加深刻了老班长的优秀品质,在小同志们的眼里,这些鱼钩就是金色的!
        二、培养查字典的好习惯
       每学一篇课文,碰到新词,联系上下文也解释不出的,我就让学生请教字典,有的词在字典上找不到,我就指导学生查这个词中的关键词素,然后再悟出这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来。有的词在字典上有好几种解释,我就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确定词意的方法。经过反复训练,学生据词定义的能力很快得到提高。
        三、培养学生动笔的习惯
        为了帮助学生读懂每篇文章,在布置预习时,我出的思考题,在书上圈圈点点,把一些关联词语、重要句子和疑难的地方标出来。有时我还要求学生给文章加上批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一篇课文时往往会提出不少问题,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上课时,我会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由易入难,循循善诱。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一定的成就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我会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抛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
        教学工作是一项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过程,让每个好习惯渗透到学生们的内心深处,无论是我们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好习惯成就未来,对于学生而言,好习惯更会伴随终生,受用终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