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爱生是种子 学生的尊师是花朵信息化背景下师德建设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马军
[导读] 德”就像一个健康的基因,而教师队伍就像一个机体,只有将健康的基因植入这个机体,教师队伍才能越来越富有生命力与创造力,才能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

门源县青石嘴镇大滩小学  马军

摘要:“德”就像一个健康的基因,而教师队伍就像一个机体,只有将健康的基因植入这个机体,教师队伍才能越来越富有生命力与创造力,才能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正己之德,修明自身,臻于至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师德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师德的影响范围也更为广泛,师德在新时代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就会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甚至会给祖国的未来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及时解决信息化时代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意义十分重大。本论文将分析信息化时代师德的特征,剖析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提出具体的问题解决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师德建设;问题;对策
        1.信息化背景下师德的特征
        尊重教育,爱护岗位。对待工作不能应付,要有教育的特殊性。老师们要记住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师德建设与传统师德建设既一脉相承,但是又有自己的特殊内涵。工作的时候要具有奉献的精神,态度要认真,要有自己的思想宽容和理解帮助学生,所以说爱岗是教育的基础。例如:在这次的冠状病毒期间“宅”家授课中一些关于直播教育的app像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互联网上,有作业盒子、钉钉直播、学习通、腾讯会议、希沃白班,和教育、智慧树等等,不但如此,微信里也有难以计数的教育公众号,这既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便捷,又给教师了带来多元信息授课的冲击。作为老师,不但要教书育人,还应该与时俱进,学习掌握互联网技术,灵活地将这些app用于教学以及与学生、其他教师的交流协作中。老师应该通过互联网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知识文化水平,使自己一直处于终身学习的状态。
        刻苦学习,锲而不舍。这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说,教师锲而不舍,勤学苦钻的品德尤为重要。教师只有做到刻苦学习,锲而不舍,才能是"铢积寸累,日进有功",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有汩汩而流的源头活水。教师较强的综合能力是素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中包括用语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等。这些能力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加强老师的这些能力和训练,即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完善自我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一个有高尚的师德的好老师,本身就是一本传播正能量的好教科书,对学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远的。所以,我们教师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地呼唤,更好地培育新人!
        2.信息化背景下师德建设的问题分析
        敬业精神缺失导致师生关系不紧密敬业精神缺失导致师生关系不紧密,是信息化时代师德建设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在新时代,部分教师存在着教学敷衍的现象,部分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效果,以及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都难以达到社会各界对“师德”的要求。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教案、各个学科知识归纳、课件等等都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如果老师不好好利用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就会让自己滋生懒惰思想,进而导致自己敬业精神消失殆尽。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不但要有独立地思考和见解,还要不断研究和实践,只有老师掌握了启发学生和引导学生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益处。可是有些教师不够热爱自己的职业,在备课的时候并没有静下心反复研读课本,更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整理,他们过度地依赖互联网上的教案和课件,有的老师甚至连下载的教案和课件里的内容都不进行对比检查与筛选,直接下载一份供上课直接使用,有的课件内容多而繁杂,有的课件重难点不突出,有的课件甚至有错误的知识。如果长时间使用下载的教案和课件,而不是自己阅读和思考整理出来的教案,在课堂上很容一个简单的知识点反复地讲,而比较难的知识点却浅浅地略过,导致学生也分不清重难点,学生学得累,课堂就更谈不上趣味性。这违背了教师“传到授业解惑”的本质,使老师无法架起与学生之间知识的桥梁。
        3.解决信息化时代教师师德建设问题的对策分析
        完善教师聘用选拔机制和加强师德监管体系是建设完善教师聘用选拔机制的有利武器,加强师德监管体系建设,是解决信息化时代师德建设存在问题的重要方法。在教师资格证考试时,在教师公招考试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教师的学历,知识文化水平,专业知识,更要把教师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水平放在关键的位置。对教师选拔的考试,其考试内容应该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考核的比例,让教师知法尊法,并充分认识这一岗位的历史学校和相关部门可以联合起来进行师德监管,建立完善的师德监管体系,成立专门针对教师师德的监管团队,这个团队的组成成员必须恪尽职守,公平正义,知法懂法。在监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老师的师德师风进行监管,例如:学校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相应地教师评价app或者在微信里设计一个有关教师评价监管的公众号,定期实现对教师的评价,通过互联网实现对教师的监管。还可以在相应的app定期发送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以老师、学生、家长三个主体为主要调研对象,在调查问卷中设置多项有关当代师德师风的突出问题,从多方调查问卷中了解老师的师德师风情况,从而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加强和培训来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利用网络资源对教师进行师德培训,是新时代师德建设的重要举措。
        教师的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仅仅需要教师的自觉,还需要外部力量的融入。例如:通过互联网培训,提高教师对师德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信息化时代,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如果学校和教师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师德建设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可以通过校园app以及校园公众号定时推送有关职业道德以及师德师风方面的优秀文章让全体老师阅读学习,并在网页上设计一些闯关练习题,检测教师的阅读学习情况。还可以将全国范围内师德建设比较成功的案例通过图文并茂或者微视频的方式进行推送,让全体老师进行阅读学习,必要时可要求老师将印象深刻的部分做好笔记,写出感悟,并纳入教师网络学时考核。学校还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师德学习制度,在德育部门的,对师德规范,师德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从而提升教师对“师德建设”的重视程度,从而反观自己,省察自己。
        学校还应该组织部分新教师、师德模范教师、师德方面欠缺地教师集体外出学习,向优秀地教师学习师德建设经验。这些教师参加学习后,学校可以分学科开展相应的教学研讨会,首先让外出学习的老师交流自己外出学习所得的经验以及自己对师德建设方面的思考,然后各学科组的老师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况发表自己对师德建设的看法和建议,这样众人学习,众人献策更有利于学校师德的建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