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帮扶转化策略 黄艳香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黄艳香
[导读] 数学作为一个比较系统很不容易学好的学科,它涵盖了各种数学形式数学公式充分体现了数字的逻辑性严密性,这种逻辑能力很强的学科更是让很多小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导致数学学习成绩变差成为数学学困生。

宁远县冷水镇上宜完全小学  黄艳香  425600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之一,也是实际教学中比较容易出现学困生的学科之一。数学作为一个比较系统很不容易学好的学科,它涵盖了各种数学形式数学公式充分体现了数字的逻辑性严密性,这种逻辑能力很强的学科更是让很多小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导致数学学习成绩变差成为数学学困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帮扶转化策略
        引言: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留意学生的眼神和表情来理解学生对于知识是否有疑惑。并且要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了解现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存在非常普遍,无可避免地存在于每一个班级中。学困生问题的出现是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其中既有学生自己的问题,也有现行考试制度的问题,与教师、学校的教学方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综合教学经验以及实际的教学情况,造成学困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自身学习态度不端正
       通过对这些学生的日常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的数学学困生都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没有规划,抱着过一天混一天的心态来上课,对自己的数学成绩既没有提升的需求,也缺乏长远的计划。而目标的缺乏带来的是对自己的低要求,他们常常出现上课开小差、昏昏欲睡,作业不认真完成的情况。其次是意志力弱。与上文提到的类型不同,这类学生拥有上进心,看到自己的成绩也会感到愧疚和沮丧,并会为自己制订一系列的学习计划,但是他们缺乏意志力和行动力,刚刚制订好的计划,可能坚持一两天就完全放弃了,之后又回归先前的学习状态,等到下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又开始伤心懊悔,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学习作为一项低刺激的活动,与游戏、看电视等娱乐活动相比较为枯燥无味,只有通过长期的坚持,才能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没有坚强意志力的人是无法学好知识的。
        2、刻板评价打消学生积极性
        当前大多数的学校依然是通过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定。有些学校每学期只组织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时间周期长,且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不够客观和科学。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学习要重过程而非重结果。卷面成绩不仅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与学习基础、考试状态等也有关系,不能仅通过少数几次考试就对学生进行定义和评价,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用"笨""差"等这种极具心理暗示的词语形容那些成绩暂时不理想的学生。事实上,教师应当重视的是学生的进步情况。
        3、应试教育压抑学生天性
        小学数学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的培养。然而应试教育体制下,这一点却难以真正实现。当前素质教育改革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依然以成绩为主要导向,这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公式的背诵而非理解,在课堂上,教师更注重试题的讲解而非引导学生思考。
        4、家庭教育不当
        学困生的形成不仅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有关,与家庭教育也有密切的关系。有些家长忙于工作,认为只要保证孩子吃好穿好就已经尽到了父母的义务,对待学生的学习不管不问,对老师布置的相关作业也不能及时督促孩子完成。这样的家庭教育直接导致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也不认真,认为成绩的好坏无所谓。


还有些家长过于严厉,除了让孩子完成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要给孩子留大量的课后作业,剥夺了孩子几乎所有的自由时间,一旦发现孩子的成绩稍有下降,就批评孩子,长此以往,这样的孩子对待学习就会产生恐惧感,学习对他们来说将变得毫无乐趣可言。不当的家庭教育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学困生的出现。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有效途径探讨
        1、转变教学理念
        注重兴趣培养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观念。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越发深入,小学数学教师也要逐渐从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转向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小学数学知识较为基础,基本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一些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改编,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更能理解所学的内容。教师还要丰富课堂环节,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变成老师的"一言堂",可以适当增添一些小组讨论、提问发言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学生发言时,老师和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并对其中的不足进行纠正和补充。
        2、转变教学方法
        首先是当前广受关注的游戏教学法。孩子通过游戏,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游戏教学法将游戏和教学融合起来,既有利于学生天性的发展,又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可谓一举多得。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也学习了知识。教师在进行游戏设计时,要将游戏内容与教学内容自然融合,游戏只是教学的手段,课堂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知识。此外,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让游戏能够有序进行。
        3、转变评价方法
        注重个性发展首先要明确教学评价的目的。教学评价是为了让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评价的结果要尽量做到公正、客观,能够对学生该阶段的学习情况做较为真实的反馈。因此,教学评价要包含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个部分。其次,对于那些本身底子较差的学困生,可以尽量选择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进行考查。当学生出现明显的学习态度好转或者其他方面的进步,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逐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要看到不同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原因。
        4、转变教育方式
        注重家校配合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校之间的双向配合。要疏通家校沟通的渠道,此外,教师还要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认识到老师不仅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导者,也是学生的朋友。学生的学习单靠学校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要督促学生按时保质完成作业,并及时提交。家长要经常与孩子交流和沟通,要对学生在学校的人际交往状况和学习情况有基本的了解,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发现异常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寻找解决方法。家长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但也要适度,协调好孩子的娱乐和学习时间。
        结束语;
        小学学困生群体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新课标提出,数学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上有所发展。这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职责进行了明确,更加促使教师关注学困生。学困生问题事关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学困生现象虽然存在,但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对该群体进行共性分析,对症下药找出解决方法,才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事。
参考文献
[1]陈长国. 浅议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J]. 教育观察(中旬), 2013, 2(005):P.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