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融合策略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林红
[导读] 数学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相关措施,将信息技术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在数学课堂中呈现给学生,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逐渐地喜欢上学习数学,并能够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贵州省兴义市万屯镇贡新小学  林红

摘要: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去改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并去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数学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相关措施,将信息技术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在数学课堂中呈现给学生,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逐渐地喜欢上学习数学,并能够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信息技术不仅对社会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为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小学阶段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此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在当今的科技发展水平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日益成熟。信息发展对生活和教学也起到有效的提升作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融合,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为高效,让教师的教学更有目的。那如何做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融合呢?笔者对数学课堂进行了思考和研究,提出了以下策略。
        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部分数学教教师仍旧应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同样的数学教材,同样的教学方法,但不同的教师教出的学生成绩却相差很多,更何况是同班级的学生呢。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是教师对数学教材的把握并不精准,没有完全理解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不知道如何准确地去应用这些教学方法教学生学习数学。大多数时候,教师都会用自己所认为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这样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不能灵活地进行变通,并且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相同的教材,相同的学生,却走着不同的学习之路,其中的差异不言而喻。另外,数学的教学方式还是应用比较传统的那一种,这样就很不利于学生喜欢上学习数学,在课堂上可以认真听讲。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纵览当今教学现状,不得不说,传统教育依旧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传统教育的局限性依旧没有很大的改善。“学生和教师”作为贯穿教育的两大阵营,直到现在,仍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进行教学。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和把握者,同时也是知识的传递者。
        (二)以完成教学目的为中心进行教学,学生自主思考时间缺少
        一个高效的课堂,从不是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中心进行教学的。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学,会使课堂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在教学目的中,往往都是关注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教材中的知识点需要用哪些方法去实现教学目的等。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这是就要求数学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但是,如果按照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如果遇到这些情况,往往会疲于应付,不知所措,在这时数学教师也会努力地让学生的思维回到原本的教学计划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另外,有些教师可能在课堂上设置了大量的问题,但只是通过一对一进行解答,而且在讲完一道题之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迅速地进入到下一个题目的讲解。这样就无法对其中所藏有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探究,渐渐地,学生仅是成了做题的工具,而不是追求知识的探索者。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不断地改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二、利用信息技术展开针对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较难的课程,知识体系庞大,且内容抽象,逻辑性强,学生学起来很困难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尤其是遇到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时,学生通常会放弃,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在之前的“教师教,学生学”模式下,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跟着教师的思维走,一定程度上会忽略自己对定义的理解是否透彻。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有效结合,可以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学生也会因此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信息技术还可以带来直观性,将学生遇到的困难以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放大分析,将其要点简单明了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要点,突破自己阶段性的困惑,从而从心理上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下次遇到困难便可迎难而上。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钟表”这一课程中,因为一年级的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对钟表没有足够的认识,教师在讲授这一课的内容时,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找到钟表的照片,让学生更能清楚地了解钟表的行走过程,以便学生更深刻地学习到钟表知识。通过让学生了解钟表的行走过程,让学生内化知识,提升学习的兴趣,再对家里的钟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以此来巩固所学知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扩展学习途径,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大多数都是跟着老师的思维走,所以学到的知识也较为单一化,数学教学也没有脱离于此。传统教学导致学生学习途径单一,几乎无法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也难以得到充分发展。把信息技术引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扩展了小学生的学习途径,使学习变得不再单一,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渠道和资源,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1. 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学习中,预习和复习对学生理解知识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学生学习的时候,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预习和复习。例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复杂应用题”这一课时,因为这一内容相对比较难,所以可以让学生先通过网络进行预习,以便在老师讲课时能更快地进入课堂状态,对所学知识也相对印象深刻。学生对课上学习的知识或多或少会有疑惑,而信息技术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发挥它的长处,帮学生解决问题。通过网络,能为学生解疑答难,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
        2. 网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给学生带来益处的同时,若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够强,也会让学生沉迷于网络。学生在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时,家长和老师要对其进行引导,让学生不要沉迷于网络而耽误学习。所以,教师和家长在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有效融合,不仅可以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教学,而且可以让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信息技术的作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在用网络进行学习时,教师和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冉.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求知导刊,2020(41):25-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