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影形式的影像装置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孙萌
[导读] 随着投影形式与技术的不断发展,投影在影像装置中与科技、社会和人文之间的联系逐渐密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在掌握呈现特征、构成要素、了解影响因素以及借助投影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进行创新表达,增加趣味性,提升观众的体验感。

浙江传媒学院 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  孙萌

摘要:基于投影形式的影像装置艺术,是近年来艺术展中非常受欢迎的作品类型。但投影本身具有一定的限制因素,它在与影像装置艺术结合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其优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投影在影像装置艺术中的呈现特征、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合不同形式的投影在影像装置艺术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为提升作品体验,开创富有时代性和创造性的新形式提供可能性。
        当前,随着当前数字技术水平的提高,以投影技术为核心的影像装置正在走向大众视野。但投影本身具有一定的限制因素,它在与影像装置艺术结合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其优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虽然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融合的稳定性,但其深层内涵和创新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一、投影在影响装置艺术上的呈现特征。
        (1)营造空间感
        影像装置通常是以单屏或多屏联动展示其内容,而投影与影像装置结合后,可以通过多个投影角度展现空间感,打破现实空间的边界,在平面中展示立体空间,在立体空间中营造真实感。
        (2)融合多元素
        投影在影像装置艺术中是一项融合性与可塑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可以通过投影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发展,融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技术元素。除了丰富的视听效果外,还可以可以借助重力、红外传感、动作捕捉等技术提升互动体验感。
        (3)体验互动性
       互动类投影通过不同形式的语言与影像装置作品进行“对话”——让观众能够参与其中,与之互动,获得反馈。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姿势、甚至表情等方式给观众传递信息与情感,投影的互动性可以让观众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不断提升这种体验感是创新的关键。
        二、投影在影像装置艺术中的构成要素与影响因素
        (1) 构成要素
        投影在影像装置艺术中的构成要素可分为主体构成与画面构成。
        主体构成通常是指影像装置本身以及投影的形式、位置、数量、方向、角度等。在影像装置艺术中的投影是通过投影仪投射内容到影像装置中,这个装置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每个面对应一个或多个投影仪,而投影的形式、数量、和角度需要围绕影像装置的“面”来调整。
        画面构成通常是指视觉主体。可分为投射的内容和载体。投射的内容可以是由点线面组成的抽象内容,也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具象内容。载体是指装置的形态,可以是生活中存在真实物件,如建筑、汽车等。也可以是人工创造的抽象艺术装置。画面构成是观众最直接看到的视觉表象,它离不开内容和载体的契合,也是构成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影响因素
        影响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影像。画面是否饱满,对位是否准确,能否引起大众共鸣等都是影响最终效果的重要因素。第二个因素是硬件,技术设备是够否完善,包括所选投影仪的质量、数量及摆放位置、角度等。核心技术是否能达到投影效果的需求,技术的稳定和成本也是保障投影效果的重要条件。第三个因素是环境。通常来说不论哪种形式的投影都需要暗环境,并且保障具有足够的空间来搭建投影仪等设备。
       三、常见的投影形式以及在影像装置艺术中的应用
        (1) 3D Mapping
        3D Mapping可以打破物理空间,在任何物体表面实现物体和动画特效的融合。投影画面通常是现实和超现实的结合,让观众产生巨大的视觉冲击力。例如法国摄影师Clément Briend在柬埔寨投射国宝吴哥窟石像到树木表面,创造出《柬埔寨之树》(图1)等系列作品。
        (2) 全息投影
        全息投影在影像装置艺术中多以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表现在将微观事物放大,将宏观事物缩小,将虚拟人物再现等形式。例如2013年周杰伦与邓丽君同台演唱三首歌曲,让两个不可能同台的人同时出现在舞台上;影像装置艺术作品《自然》(图2)是通过全息投影将银河系展现出来。
        (3) 互动投影
        互动投影在影像装置艺术中应用更加注重观众的体验感与互动性,通过不同动作、体感、甚至表情等指令展示不同内容。例如数字艺术团队Scenocosme打造的互动投影装置作品《Metamorphy》——当观众触摸罩子时,罩子上的投影会与观众动作呼应而发生形态的变化。互动影像装置《Absolut Blank》(图3)的团队拍摄观众跳舞的过程,通过实时去除背景。再运用追踪技术记录运动轨迹,生成“共舞”的视觉效果。

       
         四、结束语:在教学实践中探究创新策略
        随着投影形式与技术的不断发展,投影在影像装置中与科技、社会和人文之间的联系逐渐密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在掌握呈现特征、构成要素、了解影响因素以及借助投影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进行创新表达,增加趣味性,提升观众的体验感。
参考文献:
本文为浙江传媒学院青年教师科研提升计划项目(编号:ZC20XJ041)的结题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