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何旭峰1 刘帅2 刘娜娜3
[导读] 小学教师定期带领学生领略家乡的风景、参观当地的文化遗迹,将有助于小学生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也能促使小学生情感体验得到进一步提升。
甘肃省陇南市3  刘娜娜3  西和县何坝职业技术学校1  何旭峰1  西和县何坝镇中心小学2  刘帅2 742105
 
摘要: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普遍缺乏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我们充分结合农村实际,开展以乡土文化体验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校本课程研究,发挥本镇人才辈出的优势,教育学生勇于进取,做有志少年;利用本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优势,激发学生爱乡情怀;了解本镇的今昔变化,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乡村小学乡土文化教育中存有的不足,最后提出了相关的优化策略,以期为进一步促使乡村小学乡土文化教育质量得到高效提升提供一些参考帮助。
关键词:小学;科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一、设计贴近生活的课堂情境,提升小学生的探索欲望
        生活中有很多天然的材料可以当作课堂讲解的素材,在讲解教材知识点的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当下流行的社会热点内容来进行讲解,这样可以拓宽课堂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培养勤于反思、乐学善学的能力,也能在无形中提升小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并得出结论的能力。需注意,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素材引入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以切实促进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比如,在研究水变成冰的实验课堂上,教师可以带学生先研究水在正常温度下的颜色、气味等,再将水变成冰块,引导学生观察水在不同情况下的形态变化,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同时还可延伸拓展目前地球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促使小学生关注地球的水资源现状,养成珍惜用水的良好习惯。此外,小学科学教师还可以借助线上线下的资源,利用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中关于科学文化的报道,将有利于传播课堂知识点的素材运用到知识讲解当中。由此,在提升课堂内容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同时,促使小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更好地融入和了解社会,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二、注重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对象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动画和视频材料。它以其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校本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现代教育技术在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教学方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而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不再以教师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
        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前台的“演”转为后台的“导”,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农村乡土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素材转化为具有直观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媒体信息,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及教学创造了一条全新的途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优化了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三、加强乡村师资队伍的建设,促使教育主体多元化
        乡村小学语文中开展乡土文化教育需要依托专业、优秀的语文教师来进行,需要乡村教师拥有更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有积极性。就当前乡村小学语文中所开展的乡土文化教育现状能够发现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主动融入乡土文化教育,在这过程中提及乡土文化内容也是为了配合其他内容的教学,并不是重点进行乡土文化的教学。小学应给予语文教师足够的主动权,除了融合性教学,也需要重视对小学生进行乡村本土文化的熏陶,在设定乡土文化课程和选择教材还有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标准等方面为教师创造更大的空间,继而有利于促使小学语文教师开展乡土文化教学主动性与积极性还有创造性得到激发。
        此外,有些小学语文教师缺乏乡土文化的教学经验,专业教学技能也欠缺,也不具备较高的乡土文化素养,所以这就需要乡村小学要善于结合教育资源来促使教育形式变得更加多元。除了小学语文教师能够作为乡土文化中的实践主体,学校也可邀请当地的文化研究学者和民间艺人都加入到乡土文化教育的队伍中,还有小学生及其家长也都是乡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也需大力鼓励其主动积极地加入到乡土文化的教学活动中。
        四、利用乡土资源打造特色科学教育
        农村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薄弱以及教学设备的缺乏,导致缺乏竞争力,无法与城市地区学校展开有力的竞争。要提升农村小学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就要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中的教学资源,打造学校特色教育。在平时进行基础教学时,融入特色乡土课程教学,结合当地的特色资源,以及学生自身的兴趣,进行校本课程研发,真正形成特色教育,提高办学质量,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
        例如,在进行“植物知识”教学时,学校就可以结合当地特色植物,开展各种关于植物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际观察植物,教会学生如何识别植物,带领学生阅读植物图谱,与学生一起制作植物标本,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了更多植物知识,还学会了各种与植物相关的技能,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也能得到更好地提升。这种利用特色乡土资源来进行校本课程教学的模式,是农村学校的优势,在农村学校教学竞争力逐渐下降的现状下,我们更应该积极发展当地特色教育,打造属于本校的专属特色,以及独特的校园文化,真正实现学校自身的突破与发展。
        结束语
        小学教师定期带领学生领略家乡的风景、参观当地的文化遗迹,将有助于小学生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也能促使小学生情感体验得到进一步提升。关注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在知识点上的关联性,更多地关注生活素材与所传授知识点的关联性,不断对知识点进行延伸拓展,从而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积极构建完整的知识点逻辑体系。在乡村中有着丰富的教育素材,这些都十分有利于丰富乡土文化的教学内容,而乡土文化也能让小学教学变得更多元,二者的相互融合将促使乡村小学的教育工作取得理想成效。
参考文献
[1]张雁侠.以校为本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0):44.
[2]杨秀琴,张林.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以农村学校科学教育为例[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4):63+67.
[3]曹汝妍.小学科学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学园,2013(28):79.
[4]余虹.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8(03):59-60.
注:本文系 2020年度陇南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西和县小学科学课程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LN[2020]57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A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