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易地扶贫搬迁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育对策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赵荣敏
[导读] 近年来,我国的易地扶贫搬迁数量在这日益剧增,主要是由于国家对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易地搬迁后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贵州省兴义市万屯镇贡新小学  赵荣敏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易地扶贫搬迁数量在这日益剧增,主要是由于国家对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易地搬迁后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同时教师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也随之提高,为激发随迁子女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主要通过如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提出具体对策,从而有效提升他们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小学数学;教育对策
        引言
        在我国新时期下,为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党与国家在进行经济建设发展中,不断开展搬迁扶贫工作。随着易地搬迁工作的陆续开展,易地搬迁子女教育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为了解决随迁子女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小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搬迁子女对数学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培养情况更是会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对实际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并在此前提下采用具体的教学手段,以此来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优化教学内容
        对于随迁子女在内的大部分学生,都会感觉数学学习比较枯燥,提不起学习兴趣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数学内容比较抽象化,单对数学教材进行学习,很难将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化[1]。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转变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利用具有生活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小学生学习注意力。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可以与生活进行相脱离,可以为学生创设出具有生活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主要是因为数学这门学科与实践生活密不可分。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拖入到学习当中来,教师可以优化教学内容,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情境创设。教师首先对学生们说:“我的一个朋友最近失业了,所以他打算开个小超市,但是他对标价牌的设计不是很熟悉,想要我们大家帮帮他,帮他设计出标价牌,大家可以帮帮他吗?”同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手套和毛巾图,毛巾的价格是3元每条,而手套的价格是2元5角,这个标价牌要怎要写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初步思考之后,出现了两种写法,有的写2.5有的写2.50,有的写3,还有的同学写3.00。教师通过学生对两种写法的讨论,接着对学生进行提问;“在2.5的后面加了0之后,大小有什么变化吗?3=3.00这又是什么情况呢?我们可不可以根据这两个问题做出大胆的猜测?”利用这种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法,引出小数的性质这一课题内容,将知识内容与随迁子女比较熟悉的生活实物联系了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二、利用分层次教学
        随迁子女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意愿,良好的外界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影响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2]。因此,教师需要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使随迁子女更好的融入到班集体中来。


此外,随迁子女在在新的环境中学习,很长一段时间内学习水平都处于落后状态,为提高随迁子女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教师因材施教,要关注好随迁子女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好层次。例如在教学“线与角”时,对于线段的表示方法,只需要在直线上上面用两个点表示出来就可以,然后利用英文AB字母写出来,在进行射线的教学方法上,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我们应如何表现出射线?”针对于这一问题,将班级内随迁子女分组好,利用小组形式进行相互讨论与总结,针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要求学生在解答出这个问题后要说出方法与表示的原因;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只需要他们能够说出表现方法就可以了;而针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射线不仅仅是用一个端点来表示的,它还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我们只能从它的端点向另一端来读就可以了。在最后阶段,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可以利用猜谜语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分层次提问法,出示谜语:“有始有终是什么段,有始无终是什么线,无始无终是什么线。”针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利用这种分层次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正确指导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随迁子女的学习方法正确指导,帮助小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成功体验后,会逐步树立学习信心,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因此为了提高随迁子女学习效果,教师必须要正确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3]。一般来说,动手操作是探究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首先将随迁子女组合成了几个小组,并以小组进行为单位,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其次,利用图形公式的推导方法,让学生进行推导圆柱的体积与什么有关,并引导学生联想到长方体。最后,将分好的小组进行操作实验,指导小组之间进行探究,圆柱如何转化为长方体的?转化的长方体是标准的吗?同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分割过程。经过学生观察与探究后发现,把圆柱分割成为长方体后,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体积并未发生变化。最终,学生就很容易靠自己的的思考与探究推导出了圆柱体积公式,从而使其产生了成功的学习体验,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结论: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出随迁子女数学学习兴趣是目前现阶段的重要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此来构建更加适合随迁子女认知特点的教学模式,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杰.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探究——易地扶贫搬迁定点学校数学教学为例[J].文渊(高中版),2020(6):638-639.
[2]韦国庆.立教育:易地扶贫搬迁学校的特色办学之路[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6):38-40.
[3]姚瑶,郭春.移民搬迁地区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与策略[J].科教文汇,2019(5):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