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下   作者:潘莎
[导读]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提高高中生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为教学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创造理想的教学环境。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第三中学     潘莎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提高高中生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为教学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创造理想的教学环境。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师生间提供了交流的有效手段,同时还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具体直观的形象展现在高中生的面前,将符号、文字、数据及图形等元素相互转换,从而激发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引导其深入思考与探究数学问题,提高高中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   
        1.根据学习任务确定学生取向的数学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介入数学课程领域,可以通过新旧数学教学模式的整合促进新数学教学模式的生成,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数学教学价值取向。整合后的数学教学模式应当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主数学活动空间和主动能动的数学活动时间,保证有必要的师生互动活动、生生互动活动以及学生与数学媒体的交互活动,通过数学课程中内在活动性的张扬而促进学生真正的数学理解,推进数学学习任务的进展。例如,几何画板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这样就能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再如,在课后学生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复习和巩固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自己决定进度,针对自身情况逐步深人地复习己经学过的知识内容,提高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
        2.促进学生主体潜能和优化认知过程。在学习过程的所有阶段,无论是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以及环境条件、运算方法等,都可以通过教学型的认知工具激发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强化主观能动性。教学型的认知工具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训练数学技能的理想工具,而且还是促进学生个别化学习的教育平台。由于教学型的认知工具常常有及时的反馈控制,能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独立性,减轻了教师的日常负担,可以用更多精力观察全面情况,或对学生作更多的对症下药的指导。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文本、音频及视频等方面的优势,创造一个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感官中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教学,培养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空间四边形的有关问题时,如果只在黑板上画空间四边形的直观图,学生可能会看不清线面之间的关系,易将空间四边形两条对交线想成是相交关系。此时,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画出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下的空间四边形并逐步添加线条,在图形旋转运动中,学生可直观感受到空间四边形的立体形象,从而在观看中留下深刻印象,培养其空间想象及思维能力,以期在日后遇到相似的问题时不易出错。同时,高中生能从中发现“异面直线”的概念,为之后的“异面直线”教学作基础。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培养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教学。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直接复习引入或是点题进入课本内容学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息技术可通过声音、视频及动画的结合,创设逼真形象的教学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等比数列求和的内容时,教师可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件中引入一个“古印度国王嘉奖象棋发明者”的动画故事,如此不但可以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引出等比数列求和的学习内容,而且能够激发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其思考“动画中的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的请求吗”的疑问,从而促进高中生探索如何求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问题。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可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创新思维。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灵感,让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去探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与构思,设计集体讨论,小组交流等内容,锻炼学生合作能力,对学生独特的有创意的想法,我们应予以积极的肯定与赞赏。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知识,采用多种求解方法,去探索,研究解题的规律,并加以总结,深度挖掘各个知识点的联系,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遇到不同题型变通的能力,培养学生多向,灵活,批判地思考问题,进一步促进个性化思维的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高中数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可使高中数学的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形象化和视觉化,有助于激发高中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改进其学习方式,从而提高高中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教师应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需根据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和规律性,科学合理地控制教学节奏,以发挥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最大优势。
        4.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实效。我们将信息技术定位在一种认知工具,技术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工具,也是教师达成数学教学目标的手段,就像工农业生产中使用高新技术能够提高生产力一样,技术在教与学两方面都会产生强化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考虑在利用技术扩大教师的影响作用和利用技术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之间如何寻求平衡。过去搞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形式上扩大了教师的影响作用,但对学生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造成限制,对揭示数学本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没有实质性影响,因而造成偏差。我们应当认真思考“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这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把“整合”作为一种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培养创新精神,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的方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