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的沟通艺术 徐甲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下   作者:徐甲
[导读] 2009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了班主任工作岗位职责与任务,可见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班主任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协调者,其角色的核心内容是与不同人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可以说这也是班主任开展工作必备的专业技能。沟通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沟通的方法得当恰到好处,足见其成效性和艺术性。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圣泉中学新校区      徐甲

        2009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了班主任工作岗位职责与任务,可见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班主任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协调者,其角色的核心内容是与不同人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可以说这也是班主任开展工作必备的专业技能。沟通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沟通的方法得当恰到好处,足见其成效性和艺术性。一个班主任,要达到师生之间的沟通,要做些什么呢?根据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一、与学生沟通的根本是要融入爱
        作为一名教师、班主任,强烈的责任感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仅仅靠责任感还不够。爱,对学生深深的爱——爱一切的学生,爱学生的一切,这才是根本。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这种爱也是无私的。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
        然而,作为一名班主任,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后进生”。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要“严爱优等生,厚爱后进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二、与学生沟通的基础是要了解学生? ???
        班主任要想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有利于社会的人才,了解学生的情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作用。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我主要采用善于观察、勤于多问、巧妙谈心等方法。
        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观察有慧眼,不仅要观察班集体的变化,更需要透过每个学生的细微表现发现其思想本质,真正做到知微见著。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把工作做在前头。
        例如我现在所带的文科班高二(17)班有位女同学,高一文理分科时成绩在班级一直靠前,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成绩呈直线下滑,上课时经常走神,学习也提不起精神,通过观察后我决定和她谈谈,第一次我把她叫到办公室,此时正值放学,首先我从成绩开始分析:
        我说:“这几次的数学成绩下降的很厉害,能不能分析一下原因?”
        她说:“数学上课时感觉能听懂,就是做题时老是不会,有时比较粗心,心里有些急”
        我说:“首先咋不能着急,每次考完试后会暴露出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正好检测出我们这一阶段学习的情况,建议你拿着试卷和数学老师好好谈谈,让他帮你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平时课上没有听懂的问题做好标记,可以上课及时举手解决,也可以课下多到数学老师那里问问。



        她说:“好的”
        此刻,上自习的铃声已经响起,第一次的谈话也就就此打断,时间很短。之后我从数学老师那了解这位同学问问题次数不多,成绩还是不理想。这时我打电话和她的妈妈联系,通过深入的沟通后了解到:父母已经离婚多年,离婚时小孩归爸爸抚养,后因爸爸一直待业,经济收入不稳定,精神压力大,情绪状态不好,之后归妈妈抚养。但小孩爸爸每年过年时都会和妈妈闹,甚至扬言威胁妈妈及家人的生命,每每这样都给她们带来无尽的烦恼。
        通过和她妈妈的谈话我了解了更多的情况,而实际情况比我想象的复杂,远不止成绩这样简单。之后我再次和这位女同学进行了谈话,谈话内容较多,在这里就不一一累述,内容概括为两方面:
        ①基于父母双方的婚姻状况,指明自己的定位,承担起未来的责任
        ②明确高考对于自己的重要性。
        对于这两次谈话给我的启发: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是一定要全方位的了解孩子的学习及家庭情况(注意一定要保护孩子的隐私),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到到位,才能走入孩子的心灵,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这两次谈话并不能完全解决小孩学习成长的问题,还要考虑到问题的反复性,这就需要班主任坚持不懈的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疏导,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勤于多问,在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会不会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向原班主任、科任教师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为顺利地开展工作准备。
学生谈话可以在正式场合,如办公室,也可以在非正式场合,如课间、操场、宿舍等.不管在什么场合谈话,尤其在后一种场合,要谈得好、有收获,关键的是选准交谈的突破口,从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使他们解除顾虑,打开心扉。
        三、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是要学会倾听
        我所认为与学生最好的沟通,首先便是倾听,倾听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和平等的对待学生。不仅是学生去听老师在说些什么。而且,老师也要听学生在解释什么,通常学生犯了错误,老师就会问:“你干什么了?”学生刚要说话,老师便一巴掌打过,“现在还诡辩”如若学生沉默不语,老师便又一巴掌打过去:“说今天又干什么去了”。这下学生就疑惑了到底是说还是不说。一个良好的沟通,便是听听别人在说什么,老师与学生也一样。
        其次,便是氛围,一个良好的氛围是要营造的,紧张的气氛下,学生有可能沉默不语,他的心中想的怎么才能早早的结束这场谈话,如果班主任这会儿再板着一张脸,那么我想这估计也谈不出什么结果。如果,老师要与学生进行谈话,必须让学生放下内心的戒备,以一种平静的心态与说,去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可见压服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应是心灵的对话。
        总之,作为班主任只要本着“平等、尊重、互助、成长”的教育理念,以一颗诚挚的心,以诚恳的态度,采用适当的策略和方法, 用真诚唤起信任的沟通艺术,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拥有它,你才能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高质量的沟通,取得良好的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