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吴建欢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下   作者:吴建欢
[导读]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下,相关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中,尤其是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学科教学应适当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实现学以致用。那么,在地理教学时,就需重点探究互联网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来推动高中地理的教学水平,同时丰富教学资源。

云南省丘北一中  吴建欢  云南丘北   663200

摘要:在互联网迅速发展下,相关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中,尤其是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学科教学应适当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实现学以致用。那么,在地理教学时,就需重点探究互联网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来推动高中地理的教学水平,同时丰富教学资源。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互联网+”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下,高中地理学习必须立足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发展要求,根据高中生的实际需求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地理学习环境,实现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使学生生活和地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突破地理教学的目标。尤其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应用互联网优势建立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就成为了教师当前需重点探究的方向之一。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脱离生活实际
        从本质来看,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是一项人类活动,是生活经验的积累。但一直以来受传统教学思维限制,导致部分教师普遍忽视了地理学科本质,使得教学活动和生活越来越远,没有看到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和意义,过度看重理论教学。
        (二)学生思维引导不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不擅长对学生学习思维进行引导和疏通,只是一味讲解或者演示教材内容,未帮助学生构建起和谐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导致学生基本都是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
        (三)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差
        在课堂上,学生基本只能无条件接受教师以及教材的传授,整个过程缺乏创造性、创新力,难以体验成功带来的动力,渐渐丧失了收集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难以建立知识系统。
        二、“互联网+”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实际应用互联网进行生活化教学时,需重点结合生活素材、教材中的生活化资源和实践等开展,比如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则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将其生活化,从而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其中蕴含的地理现象,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与探究欲望[1]。
        (一)利用互联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高中地理中绝大多数知识都和生活有密切联系,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地理完全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因此实际教学时就可以借助互联网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仔细观察,从而理解和掌握一些相应的地理知识。比如在学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从互联网上找寻一些雾霾天、农作物污染、水源污染等图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探究这些污染给经济发展、生态平衡以及人类生存带来的影响与威胁,明确当前人类发展和生态维护之间存在的矛盾,从而更加全面地探究人和地理关系的协调方式,从而更加珍惜目前的地理环境。
        (二)利用互联网开发课程中的生活资源
        地理知识和每个人的生活都有极大联系性,贯穿在衣食住行当中。所以实际教学时则不能只拘泥于课本素材,而是应通过互联网挖掘更多生活素材,让学生可以直观感知地理现象,达到拓展视野满足学习需求的目标。受学生成长环境的影响,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生活经历,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则需充分照顾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大家都可以在课堂上各抒己见,以此在相互交流中更了解彼此,培养地理思维。比如在教授“营造地表形态作用力”的相关内容时,由于地球内力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直接讲述学生势必难以深入理解,所以这就可以将《航拍中国》中的素材应用进去,通过专业摄像人员的记录,如陕西篇章中就专门介绍了华山,通过展示这一片段,让学生清楚看到华山西侧山峰的险峻与陡峭,从而直观感受地球内里的巨大作用,以此深刻领悟大自然的神奇之处。或者在学习“山地的形成”内容时,就可以给利用互联网给学生拓展一些地壳运动和地震的相关知识,播放一些大地震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地震给人带来的危害,明确一些地震前的征兆,从而学会预防和保护自己。
         (三)利用互联网增加生活实践
        知识本身就是由活动、思维和实践等方面结合起来发展而成的产物,所以开展适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则能更好地进行理解和掌握。对此,高中地理教学时就需要把教学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多样性的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加生活化的学习空间,实现理实结合,提升地理核心素养[2]。比如在教授“台风”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应用视频把洗衣机的运行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联想台风的形成方式。或者在教授“自然灾害”的相关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上完自主搜寻资料,从而了解地球上的常见自然灾害和其造成的灾难程度,同时明确具体的形成原理,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这种既能够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还可以锻炼其通过互联网自主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原本枯燥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易懂,更贴合实际生活,树立人和自然地理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
        三、结束语
        在当前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地理不能只停留在过去直接灌输知识的模式中,而是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利用互联网优势给教学中穿插一些生活化的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热情,开发课程资源,实现对地理知识的有效讲解,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任闻斌.浅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下教学生活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000(024):P.127-128.
[2]赵凤玲.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有效教学策略[J].文渊(中学版),2019,000(001):5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