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吴丹丹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下   作者:吴丹丹
[导读] 语文核心素养有四大核心内涵,即语言构建、文化传承、思维发展以及审美鉴赏。将以上的核心素养融合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当今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将语文核心素养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去,改变固有语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此文章的重中之重。对此,我将详细阐述。

云南衡水实验中学    吴丹丹  650000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有四大核心内涵,即语言构建、文化传承、思维发展以及审美鉴赏。将以上的核心素养融合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当今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将语文核心素养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去,改变固有语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此文章的重中之重。对此,我将详细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高中语文阅读学习的重中之重。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故事背景,理清行文脉络,学习生词生义,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深刻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态度。能够帮助学生深化社会认知,培养审美和健全的人格。因此,要有效发挥高中语文阅读学习的重要性,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与高中语文阅读结合起来,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一、自主阅读,提高语言构建能力
        语言建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读懂语言、运用语言,能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做到有话说,有话写。要发展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阅读,同时密切关注学生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的掌握。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充分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让阅读,写作,听与说密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提升语言构建能力。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留足阅读时间,空间,帮助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机会。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默读,诵读,领读等多种方式,充分进行读与说,帮助学生提升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1]。
        积极推动读与写相结合,让学生在读的同时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也可组织学生进行仿写,扩写,缩写等活动,在读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提高读与写的契合度与结合度。帮助学生将语言活学活用,而非浮于表面,纸上谈兵,改变阅读模式,以另一种方式来提升阅读能力。
        二、阅读经典作品,培养文化传承理解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就是在语文阅读的时深化认识、开拓眼界,丰富知识面,并且自觉成为文化传承的一份子。既理解相应的文化内涵,又能够有把这些内容传承下去的意识与能力。人类获得的所以知识,都是记录在书籍上的。在书里,人们注入山川河流,地理风俗,社会文化,爱恨情仇和人生百态[2]。读书是一种足不出户的旅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书籍这一人类文明的结晶,以书籍作为阅读载体,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独特魅力,提升文化理解力和文化传承力。把文字内的知识,三观,思想思维方式等吸收利用,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
        我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留下来数之不尽的文化珍宝,并以书籍和文章的形式表现出来。作为当今时代背景下的教师,我们更应该有目的的把这些书籍通过阅读授课的方式传承下去,借此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们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优秀历史和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理解,从而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如,可将《大堰河——我的保姆》,《纪念刘和珍君》《装在套子里的人》等以作者本人视角和角度表现主角的文章集中在一起,详细体验作者不同的描写手法和情感态度,以及借此意图表现的社会背景和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以爱情为主题的教学中,可以将《氓》《孔雀东南飞》《锦瑟》等作品结合起来进行集中的阅读赏析,观察作者对爱情的不同看法以及表现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目的性,实现不同作品间的整合与延伸教学,建立有机联系,进一步改善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
        三、读思结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思维能力则是指学生能够深层思考、发散思维,尽可能全面考虑,以思维作为支撑,进行有效学习。阅读不是某一器官的单一活动,应当是眼,儿,口,手的联合配合,共同作用于学生语文阅读的听说读写。如果将读这一活动孤立起来,就无法深入到文章的深层次内容中去,阅读也就仅仅局限于读了。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前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有意识的寻找答案,进行有方向,有目的的阅读,让阅读更具针对性和概括性。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
        如在阅读学习《囚绿记》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就对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如让学生思考:
        (1)“绿”究竟是什么?
        (2)“我”又是怎样的形象?
        (3)在文章中,“我”为什么要囚绿?
        (4)为什么文章取名为《囚绿记》而不是《囚常春藤记》?
        问题的提出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多样化的的方向,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答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有意识的进行阅读活动,提高阅读效率,改善阅读效果。
        四、创设具体情境,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也被称作人文修养,即学生能够以美的眼光看待语文、看待生活,有一双美的眼睛,能够发现美,创造美。高中语文课本的内容都是进过相关教育专家进行千挑万选过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和文学欣赏价值。有较高的美的内涵,可以带给大家美的享受。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美,带给学生以美的体验,就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结合视频,图片,音乐,等多种素材进行阅读,真正进入书本中给我们展现的神秘世界。
        如在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就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水浒传》电视剧,使文章中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有趣。把纸上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视频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和趣味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响应国家号召,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就应当以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内涵为着力点,结合多种手段,改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注意学生阅读技巧与阅读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楚清核心素养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文教资料,2019 (08) : 45-46.
[2]洪波,熊小菊.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好家长,2019 (05) : 195-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