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初探 陈芬芬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下   作者:陈芬芬
[导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规则意识、道德规范意识等责任,而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阅历不高,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形成,可塑性非常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尤为重要。

瓯海区牛山实验学校(公立艺术学校) 陈芬芬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规则意识、道德规范意识等责任,而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阅历不高,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形成,可塑性非常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尤为重要。然而在当前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陆续出现一些让教师们困惑的问题,导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不高,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成为当前教师关注的话题,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性;策略
        面对社会飞速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成为了教育阶段的热门话题。在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更加真实地看待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能够拓展不同的文化知识,了解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课上能够学习到如何宽容待人、怎样全面地了解国家法律等。在法律知识的介绍中,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到他们现在所受到的保护,并明确哪些行为属于违法犯罪行为,由此在行为中约束自己。这门课程的实用价值很高,在备课和教学中应该采用更容易让同学们接受的方式展开讲解,在加深理解的同时提高授课的效率,最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找到真实的自己。
        这门课程中介绍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其中一部分和国家法律相关的知识较难理解。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教师大多采用灌输式授课,将重要的内容以大段的文字呈现给同学们。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很难真实地感受到这些概念所描述的含义,以致于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很难调动出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面对一些不重要的内容,他们更愿意在课上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中,不仅没有办法理解教材中的内容,更没有能力了解教师在课上介绍的时事新闻。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内容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无法更深入地对实际情况进行举例。在不配合的环境中,逐渐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最终失去了对学科的兴趣。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语气较为生硬,同学们认为这门学科是死板和刻薄的,导致对学科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对于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不愿意和教师及其他同学沟通。
        一、加强道德培养,形成规则意识
        道德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底线,加强小学生的道德培养,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重要作用。道德会约束学生去守规则,而不守规则的学生,心中的道德观念是不强的,否则他不会轻易地破坏规则,故而加强道德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规则意识。道德是思想上的规则,是人最基本的规则;规则是道德的外像,是显性的道德。道德和规则相辅相承,道德约束规则,规则依赖道德的支持。教师要加强平时对学生的道德培养,加强道德培养,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情感经历并不丰富,有时候体会不到事情中包含的情感,也无法理解具体事件中的法理,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其中的情感,了解其中的法理。


如可以采用体验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人物,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情理;也可以采用参观式的教学方法或带领学生亲临现场,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法理,然后让学生分组辩论,通过辩论突出情与理的冲突。教师不必让学生必须在德与理中选其一,可以采用折中的办法求同存异,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道德做出决定。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形成换位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思想斗争中规范自己的道德认知。
        三、加强家校沟通
        加强家校沟通,达成一致的意见,家长配合教师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修养。教师可以用打电话、微信、家坊的方式来促进家校之间的良性沟通,并与家长形成道德认同,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家长能接受的促使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小任务给学生,家长和老师共同监督,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承,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家长要关心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同时多注意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以便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道德与法治课堂
        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最新时政,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促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拓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时事新闻,让学生展开讨论;也可以展示一些关于道德修养的事件、图画、录音等,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我的热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总结
        总而言之,要想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需要家长、教师、学生的三方配合,教师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规则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体验式课堂、参与式课堂、亲临现场等,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情与理的矛盾与冲突,并从中找出既不违背道德,也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加强家校沟通,良好的家校沟通,有助于家校双方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并能从充分的反馈中,找到改善学生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的方法;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能使课内课外的信息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能让学生大量接触社会阅历和情感态度,有助于学生对具体案例中道德与法治的评判,而且加大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动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说明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问题状况,随后阐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具体策略探究。新时期形势下,教师要积极转换教学理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多元化生活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学习热情及综合学习素养,实现良好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饶吉江.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J].魅力中国,2018,11(30):71.
[2]郝耀东.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J].考试周刊,2017,14(88):81.
[3]陈善德.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7(8):56,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