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曾仕平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下   作者:曾仕平
[导读] 物理实验和物理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实验内容,并能够亲身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很容易明白得出的实验结果,进而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加强。

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  曾仕平

摘要:物理实验和物理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实验内容,并能够亲身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很容易明白得出的实验结果,进而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加强。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来理解物理知识,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参与物理实验,在对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有进一步了解的同时,深化对知识的掌握.实验不仅仅是学生完成物理学习的工具,也是物理学习的一部分,参与实验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科学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改进物理实验教学,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可以发挥实验对促进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提高与科学素养提升的作用.
        一、物理实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1.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和保证。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进行教学,不但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更清楚明白地理解物理定义和定理,逐渐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勤于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同时,通过实验,还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勤于思考的能力等。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抓住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物理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堂教学很好的补充和深化,它能让学生加深对物理定律、定义和理论的理解和探究,是学生深入理解的基础和前提。(3)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根本保证。通过教师的实际操作和演示,使学生能够很清楚地明白教师示范的意义,然后亲自做实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锻炼了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实验素质。
        3.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物理教学有其自身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而实验教学更突出了物理学的特点。通过具体的实验现象,经过细致观察和了解,逐渐深入探究物理的内在规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提升,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动脑的能力。所以,做实验时通过教师示范后让学生注意仔细观察、多做实验、勤于思考,就会有更大进步。
        (2)物理实验是通过研究方法进行。使用实验仪器和多媒体的使用,把自然现象充分模拟出来,让学生真正观察到这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更能够加深印象,更好地掌握物理基本知识。物理实验的主要特点是要把复杂的自然现象变得简单、清楚、明白,通过创设实验环境,使事物的基本规律比较容易被发现,从而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



        二、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路
        1.要适应物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创新教育真正融入实验教学过程中去,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在学生掌握课本基本知识后,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进行操作,逐渐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加强,让学生逐步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师示范性的演示实验变成学生真正实际操作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抓住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和想象性的特点,让学生逐渐对物理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才能使学生在理解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更加深入地探究。如可用实验导入法,通过新颖、独特的自然现象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在学习“浮力”这一章节内容时,要得到液体对物体浮力的产生是由于液体上下表面压力差形成的这一结论时,有位教师创设了这样的实验:把一个矿泉水瓶的瓶底剪掉,然后在瓶子里放入一个乒乓球,这时候教师让学生回答,这个乒乓球受到浮力的作用了吗?一部分同学说受到浮力作用,还有一部分认为没有受到浮力作用。当教师让一位学生把矿泉水瓶子的底部用手捂住的时候,乒乓球这时候则缓缓上浮。很多同学感到很奇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刚开始放入乒乓球的时候为什么不上浮?针对学生的这些疑问,教师就引导学生逐渐找出了浮力出现的原因。这种设置疑问,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现象清楚明白地去质疑、发问、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求欲望,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
        3.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动手操作的实验空间,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独立操作能力,必须让学生在掌握物理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养成只有通过实验现象才能得出结论的严谨习惯,千万不能只是靠凭空设想去学习物理。所以,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技巧,才能深入领会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分析、研究,从而得出结论,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为了鼓励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做一些小实验、小制作等,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巩固学生知识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况且学生在进行小实验、小制作时,兴味盎然、思维活跃,热情非常高,并能积极参与,深入探索,使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和提高。
        由教师完成难度较大、不易操作的实验演示,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观察了解实验现象,探究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消除对物理学习的恐惧.在引导学生完成具体的实验操作时,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并将实验内容进行创新,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作为实验的主体来完成具体的操作,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也可以从中感受到物理实验的乐趣.考虑到实验教学目标,将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索性实验,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与探究精神的培养有非常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靳淑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学周刊,2017(8):129.
[2]王锐敏.初中物理实验中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8):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