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葫芦丝进课堂的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下   作者:蔡志权
[导读]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于时代的发展,要重视素质教育的作用,培养更加优秀的学生。学校的文化课内容虽然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但是不能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过分重视文化课,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课堂恰恰补齐了文化课的短板,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葫芦丝小乐器操作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对于提高音乐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渚江小学  蔡志权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于时代的发展,要重视素质教育的作用,培养更加优秀的学生。学校的文化课内容虽然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但是不能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过分重视文化课,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课堂恰恰补齐了文化课的短板,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葫芦丝小乐器操作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对于提高音乐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大量音乐课教学实践并结合中外关于音乐课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强调葫芦丝进课堂的积极意义,分析葫芦丝进课堂的存在的问题,归纳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希望可以提高音乐课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
关键词:葫芦丝;进课堂;教学实践
        引言
        音乐课堂中一般以西方的乐器为主,但是在课堂中一直进行西方乐器的教学,不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葫芦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乐器,在课堂中大力推广葫芦丝,有利于宣传中华文化,让学生能够继承这一伟大的精神财富。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葫芦丝的教学效果仍然欠佳,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让葫芦丝发挥自身的作用,让葫芦丝在课堂教学中焕发生命力。
        一、葫芦丝进课堂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模式不根据社会发展进行相应的改变,就不能培养合格的人才。教育模式应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学校的教学理念不应该只重视学生文化课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文化课并不能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音乐课程具有文化课所没有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老师和家长已经把音乐课和文化课放在同等地位。学生相比成年人有更好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自己掌握一门乐器的使用方法,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一个乐器的使用方法,这个技能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另外葫芦丝的体积相比传统乐器比较短小,可以很轻松地放进书包里,携带比较方便,老师和学生只要把乐器放在随身的背包即可,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葫芦丝的演示也比较方便。在音乐课堂上,设置优雅恬静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兴趣,明确音乐课堂中音乐演奏的积极意义。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音乐文化的洗礼,让学生能够受到音乐的刺激,挖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葫芦丝进课堂的应用对策
        (一)强调课堂中场景布置
        学生的年龄一般较低,学生对于世界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世界的了解程度比较低,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不太成熟,好奇心比较强,对于生活中的新事物都比较感兴趣,喜欢观察生活,老师和家长的行为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学生虽然喜欢新鲜事物,但是老师在课堂中的内容一般很难一直保持新鲜,学生对教学的内容很难保持全程的专注力,学生在学习葫芦丝乐器的过程,一般很容易跑神,老师完全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理论教学的话,很难吸引到学生的兴趣,教学的效果一般不好。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淡化理论教学,老师要注意葫芦丝的示范教学,不能只是关注理论内容,要将乐器的示范操作作为课程中的重点,纠正学生在操作乐器时的错误情况,减少学生知识掌握不牢靠的程度。为了避免学生掌握知识不牢靠,吸引学生的兴趣,老师在进行教学以前可以演奏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歌曲,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比如,老师在课堂的前十分钟可以演奏一些名曲,比如《竹林深处》《多情的巴乌》《山寨情歌》等乐曲,打破学生关于葫芦丝曲目的知识盲区,增加学生对葫芦丝的了解。
        (二)加强课堂中的趣味性
        成年人再学习的过程中一般比较认真,知道知识对自己成长的意义,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太认真,对与枯燥的理论知识会有一些抵触情绪,无法向成年人一样,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意义。老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还学生的兴趣点展开教学。在进行葫芦丝教学一段时间后,学生可能会表现出厌烦的情绪,没有第一次接触葫芦丝时的新鲜感,老师就应该利用好葫芦丝教学的第一堂课,开展各种关于葫芦丝的活动,让学生保持对葫芦丝这个乐器的新鲜感,提升葫芦丝教学效果。比如传统教学一般是整个班级一起上课,老师可以改变这种方式,将班级划分成几个兴趣小组,根据每个小组不同的兴趣,让小组成员选修自己感兴趣的乐曲,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乐曲会投入精力好好学习,最后期末考试也不再向传统的考试模式一样,通过笔试计算学生的成绩,而是采用演奏比赛的形式,检查学生的葫芦丝演奏水平,成绩优异的学生有奖励,这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将学生划分为小组,不仅克服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同学之间的练习淡薄,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指点、相互帮助,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让学生了解到在生活中靠自己单打独斗是不够的,团队合作才是王道。
        三、葫芦丝进课堂的实践意义
        葫芦丝并不是普通的乐器,葫芦丝还蕴含着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伟大的非物质遗产,不仅仅只能用来音乐欣赏,还能提高人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葫芦丝教学不只是能让学生掌握一种乐器,更能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爱上中华文化。学生虽然心智发育的不成熟,但是学生由于年龄小,一般学习能力比较强,能够对课堂的知识进行发散学习,世界观和价值观没有形成,对新事物比较容易接受。在课堂中,老师不能一直灌输理论知识,也要注意讲述葫芦丝的人文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到葫芦丝的历史发展历程,加深学生对葫芦丝的了解,破除学生对葫芦丝的陌生印象,增加学生对葫芦丝的感情。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葫芦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在音乐课堂中将葫芦丝教学有机融入进课堂内容中,可以提高整个课堂的文化氛围,提升音乐课的教学效果。葫芦丝的教学可以丰富课堂的内容,提高学生对于乐器演奏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教师不能忽视自己在课堂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在课堂要积极引导学生,将课程计划建设好,设计灵活多变的音乐活动,在课堂上尽量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推动素质教育水平向前发展,让葫芦丝在音乐课堂上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林丽莲. 浅谈葫芦丝进课堂的组织与实施[J]. 新课程(下),2014(06):171.
[2]莫莉.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小乐器教学[J]. 音乐天地,2013(10):18-19.
[3]岳新鑫. 基础音乐教育演奏课的改革与创新[D].洛阳师范学院,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