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视域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融合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下   作者:郑川信
[导读] 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五育并举"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跟时代需要与教育改革的教育新理念。

成都市新都区香城小学校    郑川信  

摘要: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五育并举"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跟时代需要与教育改革的教育新理念。本文从体育的学科特点出发,以发展学生全面素质为根本任务,剖析“五育并举”与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融合。
关键词:五育并举;教学目标;融合
        引言
        五育并举是由教育思想家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一种思想主张。
        笔者在工作中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来促进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五育并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代表一种全面发展的理念,并不是简单地通过不同的学科去实现不同的教育,如通过体育课发展体育,文化课发展智育,劳技课发展劳动等,而是要尝试着找到体育课堂教学与五育之间存在的结合点,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这些结合点促进五育并举。
        一、“德育”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
        体育作为一门身体力行的学科,通过其行为表现反映出其体育品德。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体育品德的培养。例如,1、注重师生问好环节,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品德;2、注重课堂纪律的把控,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品德;3、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遵守规则的意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体育锻炼、体育活动、竞技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任何一种体育锻炼、体育活动,特别是竞赛活动,都要讲究遵守规则。这样一种规则精神、规则意识的培养就迁移到遵纪守法意识、理念、习惯的培养。而学校体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规则意识、遵守体育规则的心理和习惯;4、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体育道德是体育运动中各种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公平的体育竞赛中,体育教会学生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去赢,教会学生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这是什么教育都取代不了的。比赛不仅仅是一种对抗,一种合作,更是重在参与,这些就是体育精神的具体体现,体育精神也是“养成高尚人格的最好方法”。5、注重健康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健康生活意识,培养良好的身体及心理健康行为。
        二、“智育”目标——体育运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体育课堂教学,更是传授体育智慧最直接的方式。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采用不同的形式,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将复杂的运动技能转变为自身能力。例如,1、关注学生的视野及视觉感知力发展。通过球类运动教学,发展学生对赛场变化的观察力以及判断能力,准确地调节自己的传球、接球以及进攻和防守动作。2、关注学生的注意力发展。通过球类运动教学,锻炼学生迅速地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外一个对象,或者同时注意到几个对象;通过田径、体操、武术等项目的教学,加强学生对自己动作的精确度以及用力程度,并且培养学生通过注意其他参赛者的动作,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3、关注学生的思维力及判断力发展。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让自己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投的更远,从被动灌输获得变为主动体验获得。游戏竞赛中增加让学生自主研究对战战术的机会,发展学生在规则允许的前提下,判断出最有利的方案赢得胜利。4、关注学生体育常识获得。通过体育课堂教学,除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外,还应加强学生对体育基本知识和方法的获得。



        三、“体育”目标——野蛮其精神,强健其体魄
        体育课堂的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要通过体育运动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通过体育运动锻炼和训练促进学生体能的强壮、体能的健康、体能的发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秉持着“野蛮其精神,强健其体魄”的责任意识,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己任。例如, 1、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在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 让每个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术技能,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要坚持 “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个性化要求,让学生自主选择,体育教学不是简单以运动指标去衡量学生,而是教会学生一项热爱的、一辈子都能参与的运动。2、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在锻炼中“健全人格、锻炼意志”。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 + 基本运动技能 + 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方面要重视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教学,重视体育技能与体育文化的传承,重视速度、柔韧、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与团结合作、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等体育精神的融合。3、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练”“赛”三者结合起来,做到 “教会”“勤练”“常赛”,打造课堂教学、课外锻炼、体育竞赛活动等平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四、“美”目标——体育运动展现学生内在美和外在美
        体育运动中的美是通过形体、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耐力、精神、交往、协作、交流等方式表达,它包含了内在美和外在美。另外,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对美的评价与追求。例如,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定义体育运动美,动作正确的姿态美、注意力集中的专注美等,让学生知道怎样的美称之为运动美。2、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美的获得。3、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美。4、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展现美。
        五、“劳”目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体质的发展与肢体劳动密不可分,劳动通常与实际生活技能密切相关。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来,到生活实际中去的直接体验。例如,1、在教学设计上,多采用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场景、器材、人物、音乐等,让学生能联系上自身的生活实际。2、在体育常识的教学上,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讲授让学生能够通俗易懂,代入感强的知识。例如,正确的刷牙、文明如厕、保护眼睛做好眼保健操、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营养膳食搭配、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在生活中的运用。3、在体育课堂教学上,要多培养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如,障碍赛跑时,小组自主商量摆放障碍;在器材的佩戴以及管理上做统一要求,培养学生对物品的归纳和整理意识。
        六、结语
        小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的基础期。在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全面贯彻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找到体育教育与五育并举的结合点,把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贯穿于全部的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创造性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运动的感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良好的人格,让“健全的人格”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最终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七、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019-6-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