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校网络文明教育的思考与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下   作者:王瑾
[导读]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使得人们充分意识到互联网对于生活的不可或缺性。与此同时,“信息疫情”席卷网络,正负情绪参杂,真假信息难辨。

中北大学  王瑾   山西太原  030051

摘要: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使得人们充分意识到互联网对于生活的不可或缺性。与此同时,“信息疫情”席卷网络,正负情绪参杂,真假信息难辨。在国内疫情常态化后,本文从高校的角度思考与分析大学开展网络文明教育的现状,并基于现状从理念、机制、队伍等方面提出解决策略以构建完善的高校网络文明教育体系。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网络文明教育;高校
        2020年初爆发新冠疫情,网络虚拟世界在这次疫情中凸显出一系列问题,“信息疫情”席卷网络,正负情绪参杂,真假信息难辨。目前,国内进入后疫情时代,是疫情形势得到基本控制,生活基本恢复正常,线上线下联系更加紧密的新常态时期。后疫情时代的网络虚拟世界亟需高素养的网络公民。大学生作为网络公民的主体之一,其网络文明素养对整个网络空间产生巨大影响。高校作为培育大学生的主阵地,本文对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进行了一些思考。
        1后疫情时代高校网络文明教育的现状
        1.1理念落后,高校网络文明教育起步较晚
        我国对于高校网络文明教育和相关研究晚于西方国家,早期更多谈论的是网络媒介素养,2010年才有首部相关教材出现。随着各类媒介载体的更新迭代,大学生与网络的接触更加广泛,网络诈骗、网络成瘾、网络道德困惑等现象时有发生,但是高校相关的网络文明教育却没有跟上形势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网络文明教育不够重视,没有真正意识到网络素养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网络文明教育是后疫情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部分高校网络文明教育仅仅是形式教育、口号教育,育人理念较为落后,没有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时事变化动态更新教育理念,育人效果较差。
        1.2师资薄弱,高校网络文明培育能力滞后
        大学生网络文明的培育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团队。然而,目前高校较少有专职教师从事网络素养教育。不少高校都是由思政教师或辅导员兼任,缺少全员育人的氛围。有些教师自身网络文明意识和知识缺乏,无法在学生层面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高校也较少对教师的网络文明素养进行系统培训,导致其在网络使用方面可能还不如学生与时俱进,以致大学生网络文明培育能力滞后。
        1.3责任意识欠缺,大学生网络法律责任和网络道德责任意识薄弱
        青年学生崇尚张扬自我个性,网络信息的传播快捷且广泛,网络上发表的大胆又独到的言论,充满创新和时代感,且容易满足大学生彰显自我个性的机会和获得别人关注的满足感。
        同时,网络主体身份的虚拟性,以及自认为无自我暴露的困扰,极易造成网络行为法律意识、道德意识的缺乏,内心自省和社会责任的缺乏,传播无依据言论,恶意攻击他人甚至随意抨击社会、国家等网络行为无所顾忌而造成行为不当甚至违法。



        2后疫情时代高校网络文明教育的策略
        2.1思政与网络相结合,转变网络文明教育理念
        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高校需要创新传统思政教育形式,转变理念。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培育学生正确的网络文明素养理念。现实教学中,有些高校在网络文明教育方面过分强调个性化,缺乏思想统一性。因此,要将网络文明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学校党委统筹规划,加强领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真理,在网络上也要以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正确的网络文明素养理念。二是提升全员育人的理念。不管是在思政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里,只要涉及网络,就该把网络文明教育融入其中。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不再是某门课程或某个教师的事情,而是全体教职工都需要有网络育人的理念,网络文明教育要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常态教育内容之一。
        2.2健全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的机制体系
        转变理念的同时,高校应着眼于完善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的相关机制,包括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的评价体系,完善相关课程规划与指导,开展多种途径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大学生网络文明提升教育,强化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的提升课程规划与指导,完善相关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开展好各类学生活动,让大学生网络文明提升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2.3多层次多维度提升高校网络文明教育队伍的专业性
        高校在网络文明教育方面需要打造教育队伍同心圆,以榜样人物为圆心,向外影响先进师生,再扩散到全体师生,合力提升大学生的网络文明素养。首先,树立网络道德榜样人物。高校要有意识地培养或者选聘一些网络道德榜样人物,发挥他们的领袖作用,引领学生朝着良好的网络行为规范发展。其次,培养高素质的专职教师。网络文明教育需要一支专、精、尖的高素质教师团队。高校可以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全体教师的网络文明素养,这样才能发挥教师良好的光环效应,影响更多学生。再次,建立网格化的朋辈队伍。大学生一般都具有从众心理,这样的心理现象在网络上表现得更加明显。高校要选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网络文明度高的学生作为朋辈引导员,按照寝室、班级、学院的格局建立网格化团队,以点带面,多方位影响身边同学的网络行为。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后疫情时代,高校在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方面责任重大、刻不容缓,培育高素质网络人员对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可以从理念、机制、内容、队伍、平台等方面构建网络文明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的网络文明素养,为培育智能互联网时期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娜.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困境与策略[J].社会科学研究,2021(02):41-42.
[2]庞军.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探究[J].大陆桥视野,2020(12):114-115.
[3]杨麒平,郭雪冬.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1(09):156-157.
[4]周剑飞.大学生网络文明思想政治培育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7):147-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