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李梦君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下   作者:李梦君
[导读] 计算能力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应具备的关键数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加深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学生对数学基本技能及方法的掌握程度。

东明县长兴集乡黄河希望小学  李梦君

摘要:计算能力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应具备的关键数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加深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学生对数学基本技能及方法的掌握程度。
关键词:计算能力;小学数学;应用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核心内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学习能力的要求较高。然而,小学数学学科涉及许多计算方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为了让学生有效解决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学生需要拥有扎实的计算能力,才能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主动学,主动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简便方法运算等技巧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在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可以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数量的同时,也要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多种形式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述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如华罗庚正在演算一道数学题,误将数学题答案当作棉花价格告知买主,当买主把自己的草稿纸带走后,追赶买回。以此营造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相应情境,激发计算热情
        进入小学四年级,学生接触的计算题类型增多,计算难度也相应提升。面对复杂的计算问题时,学生可能产生畏难情绪,并因此抵触计算,或者不愿意进行数学计算。为了调动学生的计算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计算热情,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计算题目,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情境和常见事物,创设相应的计算情境,将难度较大的计算题目及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行直观转化。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和数学计算中的主体作用。如在教学“运算律”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计算情境:“某本书的价格是25元,某小学共有24个班级,每个班级都有40个学生,现在该小学的每个学生都需要购买一本该书籍,那么一共需要花费多少元?”这道题目的一般计算方法是先算出该小学学生总人数,再用总人数乘以书籍价格,得到总花销,按照这样的思路列出的算式就是40×24×25。这时,教师可以导入乘法交换律的相关知识,告诉学生可以将算式变换为40×25×24,利用40×25=1000来简化计算步骤。
        三、加强教学监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计算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指导者和领路人,要对学生的学习担起积极监督的责任,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奠定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为学生讲解完整的计算步骤,让学生对计算过程有一个系统认知,以便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计算基础,并强化学生的审题能力与验算能力。


同时,在学生刚刚接触数学计算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书写加以规范,使学生可以在验算时有一个好的依据。结合小学生学习规律可以发现,学生的草纸存在胡乱涂写的现象,为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验算习惯,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监督,规范学生的草纸使用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围绕教学内容,精心策划,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下,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四、增强简便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便运算是根据算式和给出数据的不同,利用运算定律以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得计算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便运算是学生在熟练运算加减乘除后掌握的一种本领,能够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善于发现事物的规律的习惯,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对题干的敏感度和灵活性。在小学阶段,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加减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这是在简便运算中最常使用的运算规律。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运算定律,教授学生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简便运算的意义和必要性。
        五、指正计算问题,端正学生计算态度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各种计算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与计算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计算过程给予高度重视,当发现学生的计算问题时,需要对其及时纠正,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计算问题,通过自身积极改正、强化联系等方式,减少或避免此类问题的再度发生,保障学生做题的准确率。笔者根据对学生计算过程的观察,发现学生通常存在的错误类型包括:其一,理解与偏差错误类型;其二,知识与能力错误类型;其三,记忆与思考错误类型;其四,群体与个体现象错误类型。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小学数学教师通过精心策划计算问题,对学生的计算过程展开细致观察,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现象,对其进行有效指导,端正学生的计算态度,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教师在讲解《混合运算》这一课时,为学生精心策划“240÷(16+14)等于多少”的问题,发现有的学生直接写成240÷(16+14)=240÷30=80,出现此错误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对其展开计算,直接以口算的方式,套用在计算之中。为了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端正学生的计算态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十与百的计算关系,展开思考,向学生提出“240中有多少个30呢?”学生立刻想到利用除法的方式表现其中的内在联系,回答道“8”。通过此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不仅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错误,还可改掉自身存在的坏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计算能力,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浓厚的计算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为此,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同时,教师应规范计算流程,让学生注重计算流程中的各个步骤及相关细节,以此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参考文献
[1]邓巧明.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窗(教师版),2021(01):123.
[2]和寿林.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2):101.
[3]陈志丽.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9(01):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