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音乐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下   作者:金清秀
[导读] 音乐一直都是学生比较喜欢并关注的课程,在音乐的陪伴下,他们能释放自身的压力,更好的放松心情。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为了学习其他主课而渐渐疏远了音乐课程,如何让他们回归音乐课堂,更好的学习和感悟音乐,是高中音乐老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基于核心素养之下,对高中音乐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

闽侯县第六中学   金清秀

摘要:音乐一直都是学生比较喜欢并关注的课程,在音乐的陪伴下,他们能释放自身的压力,更好的放松心情。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为了学习其他主课而渐渐疏远了音乐课程,如何让他们回归音乐课堂,更好的学习和感悟音乐,是高中音乐老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基于核心素养之下,对高中音乐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音乐;实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的音乐教学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方面,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同时关注他们个性的发展,提升他们的音乐综合素养。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对音乐的体会和领悟之中,感受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涤荡心灵,在优美的音乐陪伴下不断地提升核心素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在人的技能里,音乐素养属于一种高级能力,能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品德,养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未来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自身得到可持续发展,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都是来源生活却又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而高于生活,所以音乐教学要对学生的独立性予以考虑。
        作为一种十分高级的艺术,音乐可以传递出来各式各样的情感,例如,自由快乐、庄重悲伤等等,对学生的大脑形成多方面的刺激,激发他们表达思想感情的欲望。通过不断的音乐熏陶与学习,能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音乐审美能力以及科学发声方法等[1]。对高中学生开展情感教育核心素养是更深层次的价值体现,在音乐课堂让他们进行互动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的能力。所以音乐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能提升学生的情感、智力以及审美。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通过音乐理论培养认知能力
        在人的学习之中,要求具备的基础能力就是认知能力,这是培养及发展其他能力的前提。学习音乐理论,对人类左脑功能的开发具有促进作用,使得人的认知能力获得提高。研究发现,音乐可以起到对人类左右脑协调的作用,使得左右脑得到平衡,共同发展。高中音乐老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与学生理解的音乐知识、认知规律相结合,循序渐进,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音乐教学要在核心素养之下发挥音乐知识的趣味性,如学习乐器,不能只是看看图片,还要让学生看到实物、接触实物,让他们通过辨别与欣赏之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促进他们提升认知能力[2]。
        (二)培养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中音乐教学要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通过学习了解各种音乐形式存在的普遍联系与差异性,在这个基础上消化他们学习到的知识,也就逐渐养成了艺术素养。因此,对于学生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相比之下,课外知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如果能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必然会提升音乐课堂的教育质量和效果。因此,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不能被一些固有的模式束缚住手脚。有一点需要明确,这并不代表可以为所欲为,音乐教学还有要回到教材的上面。
        例如,在进行高中音乐教材中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教学时,要为学生营造空灵、宁静、恬淡的氛围;经典歌剧《图兰朵》中的“今夜无人入睡”是一段著名的咏叹调,声音高亢洪亮、有力,极具动感。


这一静一动两个气氛和场景的不同,能激发学生对两种音乐背景的探究欲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音乐情境,培养学生审美感知素养
        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素养,可以通过创建音乐情境来实现,让学生充分感知音乐艺术的文化背景与音色特征,为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领悟作者情感思想打好基础[3]。老师可以根据不同音乐作品的不同的特征表现,找好切入点,对学生开展审美感知培养。例如,老师在进行“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时,先用多媒体播放梅兰芳的人生简介,让学生认识到大师为发展京剧艺术而做出的贡献,还有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可谓是德艺双馨。老师用多媒体可以先播放“海岛冰轮初转腾”和“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让学生了解先生的唱腔特点和梅派京剧艺术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对先生高尚的人格、艺术成就进行了解,让他们为先生的品质感动,理解真正的艺术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真正的走入音乐世界。
        (四)运用音乐故事,在课堂上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德育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树立学生明确大是大非的理念,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他们养成健康的人格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些高中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中只重视教学生如何唱歌,却往往忽略对他们听音乐的培养。还有很多学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只是用耳朵来倾听,却极少来用心体会音乐,这会让他们在学习时,没有把自身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之中,影响了音乐的学习效果。此外,对于音乐的教学还要渗透一些道理于始终,这样在音乐的学习中可以潜移默化的完成德育的渗透,同时留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达到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4]。老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成长经验和人生感悟,与单元教学主题相结合,与学生共同开展歌词创作。例如在进行“难忘岁月”单元教学时,老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创作热爱祖国的歌词;还有进行“天山之春”单元教学时,师生一起创作赞美祖国美好河山的歌词。
        (五)鉴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在音乐教学中鉴赏音乐作品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让学生体会音乐作品,从文化层面对音乐作品和现象进行重新关注,理解人类文化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深刻体会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和蕴含的文化背景,培养他们的文化理解素养[5]。老师在这个基础之上,从学生十分熟悉的地方音乐、民族音乐作品出发,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进行探究,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心,让他们心中树立平等的文化价值观,拓展国际视野,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尊重人文情怀。例如,进行“独特民族风”教学时,老师在掌握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基础后,制定了教学内容是:聆听“宗巴朗松”体验、感受藏族民歌风格特征,认识到形成民族风格和民族体裁的主要原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藏族舞蹈,让学生体会和欣赏藏族舞蹈的风格,并带动他们学习一段这些舞蹈,让他们亲身体验民族风情,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舞蹈感受藏族的风格特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感受音乐,提升自我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音乐理论培养认知能力;培养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音乐情境,培养学生审美感知素养;运用音乐故事,在课堂上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鉴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文化素养,通过实施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并掌握了音乐知识和技巧,培养了他们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音乐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楠楠.浅析高中音乐核心素养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1):129-130.
[2]杜宏斌.从变化中看亮点——解析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和突破[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8(03):3-7.
[3]牛琴,刘晓娟.基于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践与反思——以川江号子为例[J].中国音乐教育,2020(05):13-18.
[4]任明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实践探究——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例[J].北方音乐,2020(08):126-127.
[5]唐晶晶,赖友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5):67+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