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家校协同育人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下   作者:陆森
[导读] 高校要全面深化三全育人,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作用,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家庭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有很重要的影响,如何让家校合作,帮助学生尽快转“危”为“机”,保证校园的安全与稳定,是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关键。

湖南城市学院  陆森   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高校要全面深化三全育人,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作用,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家庭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有很重要的影响,如何让家校合作,帮助学生尽快转“危”为“机”,保证校园的安全与稳定,是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关键。因此,构建学校和家庭协同育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势在必行。
关键词:三全育人;家校合作;心理危机干预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家校协同现状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家校协同育人是不可或缺的环节[2]。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逐年增多,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一方面与他们所处的学校环境、社会环境有关,同时也与他们的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形成于家庭,表现于学校。家庭因素是心理危机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支持力量。家庭的参与可以帮助学校了解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可以利用家庭力量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因此,为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危机事件发生,有必要建立家校联动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国内外对初、中级教育的家校合作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都颇丰,高校家校合作的研究则相对较少。Ginnis等[3]针对具有心理危机倾向的青少年设计了“基于家庭的危机干预体系(FBCI)”,通过评估、家庭危机干预、家庭会谈、实施计划等过程的循环,达到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国内研究者[4]也提出一些邀请家庭参与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如向家庭宣传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干预知识,通过心理筛查等方式确定心理危机倾向学生并在必要时与家长建立联系等。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家校协同的困境
        近年来,虽然各高校对家校联动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效果已经形成共识,但家校联动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家校协作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障碍。
        1、家长缺乏心理知识,形成错误认知。很多家长在子女入校后,只关心他们的经济、生活和学习,对心理方面的关心不足,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够。有的家长向学校隐瞒学生的情况,担心学校会让学生休学治疗,未能选择科学的治疗方式,导致心理危机事件发生。
        2、学校未能建立健全的家校协作机制。由于高校缺乏健全的家校沟通机制,学校和家长沟通不及时、不充分,一般是学生出现了意外情况才去通知家长,使得家校合作很被动。
        3、学生不认同家校联动。很多学生认为,学校与家长沟通就是打小报告,不愿意父母为自己操心,不想让父母知道自己在学校的情况,当出现心理问题时会选择隐瞒学校和家长,增加了心理危机干预的难度。
        三、新形势下构建家校联动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1、加强家校普法宣传,达成理念共识。
        在学生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倡导践行全员育人、全社会育人的工作格局,优化家校互动模式,拓宽交流协作渠道,构建规范有序的家校联动机制。


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向学生家长及时反馈心理问题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表现,加强对高校管理人员的培训。其中包括对《精神卫生法》的普及与宣传、心理危机事件的早期预警、危机评估、干预处置和转介、备案和归档、家校沟通和协作技能等内容。
        2、建立心理档案,畅通信息渠道。
        1)学校可与录取通知书一起发放一份家庭信息调查表,调查表分为学生卷和家长卷,要求填写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成长中的挫折事件、既往病史、家长的联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情况等信息。辅导员收集信息后,应及时建立家庭信息档案,对于有心理疾病史、有过自杀行为、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家庭结构不健全、长期有睡眠障碍等情况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新生入学后,要组织填写症状自评量表( SCL-90)等专业测试问卷,将测试结果、学生家庭信息档案以及辅导员深度访谈结果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学生心理状态评估意见,建立心理档案。对于评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应当及时与家长联系,详细了解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家长共同探讨、分析并商讨解决办法,明确责任。
        2)通过建立微信群、QQ、电话形式,定期进行沟通和交流。学院在新生入学时召开新生家长会,举办心理知识普及讲座,构建网络条件下的家校协同育人模式。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建设,及时发现学生存在和潜在的各种心理问题。辅导员要在考试、节假日前后等重要时间节点及学生出现异常行为等重要事件点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及时向家长说明学生在校的状况,并将和家长交流的内容做好详细记录。
        3、开启全程式家校协同育人模式。
        通常当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或发生后,家长才会与学校进行沟通,此时,学校和家长都带有负面情绪,无法很好地合作,不能客观的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学生出现心理危机问题时一般都是有预兆的,学校要认真观察学生动态,当发现潜在危机时要第一时间联系家长,并与家长进行深入沟通,首先让家长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从而给家校之间的合作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做到心理危机发生前---时时预防,心理危机发生时---及时干预,心理危机发生后---随时跟踪。
        4、完善制度建设,夯实家校联动机制基础。
        一是要学校应该建立领导小组,明确各自岗位职责,使家校联动渠道畅通。二是要明确与家长交流的频率、方式并制定考核标准,使家校联动更加规范。三是要增加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组织教师和辅导员都积极参加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危机干预培训,保证每一位教师都了解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使尽可能多的辅导员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
        总之,家校协作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至关重要,通过不断完善家校协作机制,加强家校间的互动交流,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有效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彭丹,朱锡斌. 构建高校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意义及其路径[J]. 教育现代化,2019,6(45):16-18+21.
[2]刘翊臣. 高校家校合力育人新模式探索[J]. 高教学刊,2016(4)194-195.
[3] GINNIS K B,WHITEEM,ROSSAM,etal. Family-based crisis interventio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 new model of care[J]. J Child Fam Stud,2015,24( 1) : 172-179.
[4] 蒋丽华. 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几个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 3) : 146-147.
(课题编号:2021YS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