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下   作者:李化
[导读] 智能化手机的大众化改变着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使得大学生对手机产生心理依赖行为。本文对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成因进行分析,寻找合理的纠偏策略,让其成为学习与生活的有益助手。

重庆市黔江广播电视大学    李化   重庆黔江   409000

[摘要] 智能化手机的大众化改变着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使得大学生对手机产生心理依赖行为。本文对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成因进行分析,寻找合理的纠偏策略,让其成为学习与生活的有益助手。
关键词:手机依赖;高职生;纠偏策略。
         随着手机智能化、人性化的发展与普及,传统的线性传播方式被打破,人们使用手机听音乐、下载铃声、玩游戏、看新闻等,能像电脑一样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程序,随时随地与互联网连接。它集电脑和相机功能为一体,方便大家的工作、学习、生活。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手机产生了依赖心理。分析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依赖的心理原因,找到有效的纠偏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分析
        笔者为了调查其依赖情况,在开放大学随机抽取了二个年级49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9名学生中,全部拥有手机且均是智能手机,占抽样调查人数的100%,对手机的使用情况及使用时长进行调查,将其分为六类:游戏(上网、玩游戏等);娱乐(听音乐、看视频等);生活(网络购物、外买、订票等);学习(词典、搜索、新闻等);五社交(微信、微博、QQ等);六是理财(手机银行、保险等)。49名中有30名五类都有占61.2%,其中有3名使用其中的3-4类占6.1%,5名学生使用两类以下占10.2%,除了上述六类应用外,还有其他的应用学生部分使用,如金融软件版,社交类是学生使用最多的有16人占32.65%。从大学生使用最多的手机应用所占的比例,显现出了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在手机应用的时长上,有19人手机的使用时间在6小时以上占38.77%,时间在5-6小时的15人占30.6%,时间在3-4小时的10人20.4%,使用时间在2小时以下的竟有5人占10.2%。通过黔江电大乡村振兴“1+X”实验班学生的抽样调查,可以看到个别‘隐性逃课’行为表现均在玩手机。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无论在手机的运用范围还是时长上,均呈现出较强的依赖性。
        二、高职学生手机依赖心理概念及表现
        1.1依赖心理概念:个体处在依赖共生关系中的一方,可能会失去内在自我,需要依附于外界的人或事物,自己处在无法选择的关系之中,存在着心理上的依赖性①。表现为“焦虑症”、“综合症”、 “成瘾症”等现象,查阅相关的文献,对手机依赖心理的概念归结为:对手机的使用处于过度成瘾的表象,把手机作为情感的依附和精神寄托,处于自我封闭的人格状态。
        2.2手机依赖的具体表现:手机不离身,若是没带的话就觉得心烦意乱;手机铃声不响,有不适应的感觉;有时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手机在响;经常晚上开着手机睡觉,当手机连不上网时,产生焦虑感,且脾气会烦躁起来。
        三、手机依赖对高职大学生的影响
        3.1身体方面: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对眼睛不好,会增加近视率,诱发青光眼。手机还对人体有辐射,会造成失眠,长时间贴着耳朵打电话,有可能会造成永久性耳聋。3.2学习方面:很多学生睡觉在玩,上课也在玩,因睡眠不好,精力不足,直接影响学习。3.3改变学习方式:大学学习除去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知识的传输之外,更加注重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智能手机在青年学生中的深度渗透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自主学习能力,每当做研究、做作业,直接百度搜索,复制答案,其自主研究、独立思考、系统整合的能力缺失,学习时间零散,降低了学生在上课时的注意力,对课堂教学影响很大。
        四、造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主要因素
        从总体情况分析,主要因素可归结为环境影响和个体自身:2.1环境影响因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互联网统计报告指出,截止2017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占网民总数的96.3%,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②。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使手机得到普及和推广,随着手机的普及带来了手机依赖现象。智能化手机具有无线接入互联网的能力,具有开放性的操作系统人性化的设计,强大的功能快速的运行速度等特点,智能手机的发展为大学生手机依赖提供了科技基础③。在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开幕式上获悉,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④。如今大学生面对生活方式的转变,多半是通过手机来应对的,大学里的生活费用有所提高,加上相对宽松的生活环境以及开放式的管理方式,使得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手机上,产生对手机的依赖现象。 2.2个体自身方面的因素:大学生的社交主要是通过手机来完成。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除了环境因素外,也有个体自身方面的因素。一是养成的习惯,手机给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方便,尤其是年轻人更习惯于运用手机来完成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需求。第二,社交需求,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都是通过手机来完成的,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微信和QQ。第三,逃避和消磨时间,对于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说,大学的学习生活相对轻松,由于大学生活的适应度以及学习强度的不同,不同年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也不尽相同,研究发现,大一和大三对手机依赖程度明显高于大二和大四的学生⑤。
        五、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纠偏策略
        3.1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纠偏,宜疏不宜堵:针对大学生手机的依赖问题为了减少其上课使用手机的频率,很多学校准备了手机袋把学生手机收放在袋里,下课之后再行取走,事实证明这种治理方法并不是最佳的选择,基于移动教学环境的互动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在线课堂,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类似于袁辅导的互动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手机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3.2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如何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以及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当代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题,学校在大学一年级开始执业规划课程,老师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针对不同的课程增加不同的引导策略。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提高学习效率长期有效的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当今是科技信息发达时代,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可能并不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遇到并解决的问题,要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特点,例如手机搜索这样既可以减少学习的时间又能提高学习效率。3.3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生活习惯的管理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帮助大学生养成合理的作息时间,形成良好的就寝文化。老师和大学生相互合作来完成生活辅导教师在某些时候起到了制约的作用,对于学习习惯的管理主动权在于自身,教师起到辅助引导作用,例如可以开设信息检索的技能培训,发挥手机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开展学习交流增强团队意识进而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等。
        总之,对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纠偏策略,目的在于发挥手机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减少其消极影响,减轻大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性。
参考文献:
①《依赖共生》[美]巴西.温霍尔德、贾内温霍尔德.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8-09.
②第4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中国互网络发展统计中心. [EB/0L].2017-08-07.
③任爽.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研究[D],河南:郑州大学,2016.
④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开幕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06-04.
⑤郭少卿,陈军,张喜顺.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与人格因素的相关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15).
※:该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乡村振兴“1+X”证书制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02-448﹚研究成果之一,主持人:李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