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初探 林炜煌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下   作者:林炜煌
[导读] 小学科学是一门相对特殊的学科,探索性的学科特征相对明显。科学学科学习更是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与此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

德化县实验小学   林炜煌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相对特殊的学科,探索性的学科特征相对明显。科学学科学习更是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与此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小学科学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科特征,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积极实施情感教学以及进行巧妙课堂引导的方式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进一步提升,这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需要小学科学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创新以及优化,一切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而不断努力,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科学;策略;分析
        一、优化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就是一个导火索,可以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进而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否则探究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导入环节,设计新颖而巧妙的导入,以激发学生更大的探究热情。
        (一)实验导入
        实验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与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现象更明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在学习《食盐的溶解》时,教师首先为学生做演示实验,准备好一杯清水与若干食盐,将食盐放水杯中轻轻摇晃,学生发现食盐不见了,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困惑,食盐去哪儿了?进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
        (二)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将其运用于教学中更能突出科学课程的学科特征,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维特点。多媒体展现的不再是单一而静止的内容,而是将难以理解的抽象而深奥的知识寓于直观的事物与生动的场景之中,这样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三)悬念导入
        小学生好奇心强,运用悬念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究。如在学习磁铁时,教师可以将磁铁提前放于衣袖中、口袋中,放于乒乓球中,为学生表演魔术,随着衣袖的移动,可以将乒乓球吸附于衣服上。学生跃跃欲试,但是学生拿在手里就不灵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自然可以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更利于学生探究活动开展。
        二、在科学课教学中进行跨学科教学
        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将其他学科的内容与科学课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跨学科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跨学科教学时,要做好跨学科教学的计划和内容安排。首先,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例如,在完成科学课某一单元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制作手抄报的任务或组织学生参加黑板报设计比赛,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融入作品中,并加入一些图案设计。


学生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审美能力及写作能力均会得到提升。其次,在教完基本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评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完善教学计划。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及公平性。教师不能只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做出评价,还应该结合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此外,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要给予学生鼓励,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科学知识的信心。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广大一线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摒弃应试教育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将科学知识与生活相关联,提升科学课的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毫无疑义是问号。”有效的科学探究不仅要关注学生探究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勇于提出问题,这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准。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喜爱追根溯源。教师要根据学生好问的特点,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如在学习《观察土壤》时,我首先让学生课下采集土壤,课上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采集土壤是为了研究,那么我们要研究土壤的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展开认真而积极的思考,结合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提出要研究土壤的成分、是否含有水分等。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探究热情更高。当然小学生受各种条件的影响,提出的问题难免肤浅甚至是错误的,此时教师不可武断地否定,首先要肯定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四、课外活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课外有着更宽广的探究空间,更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我们要在搞好课堂探究的同时,为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探究活动,这样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闻,更利于学生科学学习兴趣与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如学完《树叶落了》,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随着天气的变化,植物有何变化?让学生展开长期而认真的观察,这样更利于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学完《盐在水里溶解了》,让学生探究如何将溶解在水中的食盐提取出来?这些课外探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更能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使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科学课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更利于学生综合水平提高。
        总之,我们要发挥科学课程的学科特征,为学生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放妥学生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探究,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再现真理发现全过程。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可以让学生学会探究这一基本方法,让学生学会探究,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全面发展。
[1]颜丽平.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考试周刊,2021,第38期
[2]刘鹏.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融入书法育人的实践研究①[J].考试周刊,2021,第38期
[3]王守国.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1,第38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