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的思考 葛方圆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下   作者:葛方圆
[导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教育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品德,增强法治意识,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其所涵盖的范围和讲解的具体内容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把课程内容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对课程内容的学习理解和深刻认同。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龙山小学  葛方圆  250400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教育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品德,增强法治意识,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其所涵盖的范围和讲解的具体内容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把课程内容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对课程内容的学习理解和深刻认同。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提出了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具体策略,希望能给广大的教师同仁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生活场景;案例;实践
        前言: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逐渐形成道德认知和自律观念的重要阶段,需要通过全面系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和法治思想,从而为学生实现个人全面健康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活属性,其所讲解的知识重点和学习要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将其教学生活化,教育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更好了解掌握课程内容,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严谨的法治意识。
        一、引入生活场景,潜移默化深化认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本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内容也很丰富,但是简单的课程讲解无法使学生产生深刻认识,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场景在课程在进行再现,让学生在情景再现的过程中主动运用课程教授的教师,通过亲身经历的场景从而在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例如,教师在讲解《安全护我成长》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可能遇到危险场景,组织学习进行模拟演练:当自己家里突发火灾,但是家里只有自己一个人时该怎么办,引导学生通过打电话、大声呼救、根据起火原因进行自救等方式进行科学处理;当走在路上时,如何选择安全路径行走,如何根据交通指示规范自身行为,当发现违反规定的车辆或行人该如何处理,当碰到交通事故受伤的人如何处理,教师要教育学生如何快速摆脱危险,并及时给予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以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类似的模拟演练,教师可以检验学生在有关环境的真实表现,通过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应变的综合讲解,既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生命宝贵性的认识,也能引导学生树立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应当主动助人为乐的正确理念。
        二、利用生活案例,加深学生理解
        由于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都不成熟,因此,对于道德与法治的一些知识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对于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融入到教学中,利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使课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互动的积极性。例如,学习《学会沟通与交流》时,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意见与表达,并可以与其坦率的沟通。教师可以利用《画杨桃》故事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他的杨桃和别人的不一样,对你有什么启示?,请学生思考并讨论,然后提问学生,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解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的实际案例在课堂中进行分析,帮着学生学会在沟通中要尊重他人的想法,学会换位思考。利用实际案例这样可以帮助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并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开展生活实践,提升法治素养
        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学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从而提高法治素养。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结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收集近期生活中发生的时事新闻,并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新闻。针对新闻中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事件,让学生采取问卷调查法,调查人们对新闻的看法。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对热点现象的看法也更为全面。通过生活实践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法治素养。例如:在学习《安全记心上》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信息化技术收集关于安全的图片和视频,并在课堂上利用课件的形式播放给学生。生活中存在较多的隐患,交通隐患、火灾隐患、溺水隐患等。此时,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辽宁一高楼发生火灾事件作为切入点,向学生介绍火灾造成的严重后果,不仅威胁生命安全,还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完成问卷调查的任务,先小组互相讨论调查问卷的内容,设置相关问题。接着学生走出校园,对周边的人群进行火灾问题的采访,通过采访了解当火灾到来时需要做的防护措施,人们对火灾的看法等,完成调查问卷。在采访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对火灾有了深刻认识,也掌握了相关火灾发生时的防护措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教师也要更多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生活知识,以防遇到突发状况,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
        结束语:小学是学生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课堂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欲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道德与法治学科在新课改的提出下,课程的内容逐渐生活化,对此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的转变,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制定多维的教学目标,将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融入到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1]陆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渗透浅谈[J].读写算, 2020(19).
[2]赵亮.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A1):121-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