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下   作者:李瑜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文学素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学素养不但蕴含着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也是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本文就是对语文教学中的文学素养做一定的探讨。

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石桥镇初级中学  李瑜     7112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文学素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学素养不但蕴含着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也是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本文就是对语文教学中的文学素养做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学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在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下,中学语文教学将最有趣的、充满人情味的语文教学,变成了一种枯燥的技能学习,一种知识的学习,甚至扭曲成一种应试训练。中国教师应主动迎接这一新形势的挑战,大胆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任的精神,务实的作风,高尚的态度,走进素质教育的熔炉里去。重塑教师形象,提高教师创新教学能力,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
        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无法在课堂上传达教科书强烈的文学意意,突出教科书的真正价值。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他们只是简单地将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思想传授给学生,以满足测试和完成教学任务。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个人精神境界的提升,语文教学只起到应试课程的作用。但是语言的使命并不仅限于此。它蕴含着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课堂感受其深刻的内涵,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在很多教学中,我们只要求学生记住一些内容,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内容。然而,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了一些汉语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并没有在这个过程中理解更深层次的文学内涵。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真正的文学内涵,感受文章的更深层次的思想主题,以便学生能感受到这样一个文学内部信息,然后逐渐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慢慢建立文学成就的旗帜。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语文基础知识薄弱
        初中学生在开始写作时会感到非常困难,语文知识薄弱是他们的一大难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加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在日常教学中,多运用一些优美的语言单词、句子,教学生多积累讲解一些写作技巧。教学生学习,主动学习,积累运用,背诵一些优美的语言文本和固定的修辞,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打下坚实的汉语基础,从而在日常写作中运用写作技巧。面对初涉写作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积极鼓励和安抚学生,不要打击学生的自信,给予肯定。汉语是一门讲究积累的学科。不要让学生因为基础差而觉得语文学习很困难,这样会打击孩子,降低他们学习的兴趣。
        2.2没有真正的情感整合
        写作通常是与情感的表达结合在一起的,就学生来说,在写作中表达情感非常困难,这是在写作中情感表达不真实、不具体的主要障碍。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在教孩子写作的时候,应该让孩子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入到写作中,并结合实例进行表达。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例子,教师应该做的是教会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记住好的,从而记录好的。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积累的越多,自己就会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面对写作就会游刃有余。
        三、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策略
        3.1通过教材挖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非常重要,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训练的力度,从而培养学生较高的文学素养。因此,文章中所蕴含的人文情素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通过长期的学习将其转化为语文学习的一种文学品质。


然而,由于学生的个性、经历、生活背景和经历的情感方式不同,学生对同一篇文章会有不同的感知和体验。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通过文本中的人物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根据不同学生的文学程度,制定不同的文学素养培养要求,使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文学素养,树立文学素养培养的理念。
        3.2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培养文学素养
        语文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语文学习源于生活实践,且高于生活。因此,语文生活实践教学离不开语文文学素养的培养。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是通过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来实现的。例如,在语文作文中,许多著名的文学大师都是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文章主要是基于对生活的感悟,通过对生活内容的映射来丰富思维和情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例如:我们在学习《安塞腰鼓》这一刻时的时候,就应该与陕北种种风俗联系在一起,和同学们交流自己家有什么民族乐器,对比陕北的风俗习惯和我们的风俗习惯的差异,另外,还可以列举南方乐器和北方乐器的差异,这种和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也能更加了解我国不同地方的风俗。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生活实践教学中,引入培养自己文学修养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生活感受她的评论和意见,通过融合在文学生活材料中的表达促进学生文学修养的培养,或者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有文学价值的景点,通过深入了解文化,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3.3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文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阅读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阅读分享开始,在课堂上建立适当的阅读交流会。同时,文学素养的培养可以深入汉语的积淀。在阅读一些文学名著时,有效的积累可以使学生实现文章的表达和情感的建立。如巴金、老舍、朱自清、沈从文、郁达夫、路遥的作品,都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杰作。《三国演义》、《红楼梦》、《宋词》、《史记》、《诗经》等。如果学生有一些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他们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经典,四书五经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果学生想了解外国文学,老师可以推荐一些哲学史方面的书籍,比如《苏菲的世界》,这对学生来说不会枯燥乏味。此外,阅读原著的同时阅读一些相关的评论也是提高文学素养的一个好方法。
        3.4教师做好模范角色,培养文学修养
        语文教师是学生的学习引导者,教师首先要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并经常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要热爱生活,并善于观察,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写作素材,大脑中还会不时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并在有关报刊上发表作品;具有文学修养的语文教师,其话语与众不同,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激情,具有文学修养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把握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课后,我是学生的朋友,通过文学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一个有文学修养的语文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向导和帮手。
        结语:在对教材本身有足够了解的前提下,积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此外,语文教学活动应在良好的课堂秩序中开展。教师作为课堂秩序的维护者,应该能够保护学生的情感,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促进了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本福.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措施探讨[J].学周刊,2019(15):66.
[2]罗韩.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走出初中语文教学困境[J].学周刊,2019(15):97.
[3]韩良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互动教学方式的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4):29-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