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精准扶智的重要切入口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下   作者:郑晓冰
[导读] 扶智是精准扶贫的科学手段之一,精准扶智更是精准扶贫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以职业教育作为精准扶智的切入口,论述了业教育在教育扶贫中的精准优势的同时,也提出了职业教育当前在教育扶贫中的发展困境,引发了对职业教育的教育公平、宣传工作的力度、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功能方面的思考。

福建经贸学校 郑晓冰

摘要:扶智是精准扶贫的科学手段之一,精准扶智更是精准扶贫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以职业教育作为精准扶智的切入口,论述了业教育在教育扶贫中的精准优势的同时,也提出了职业教育当前在教育扶贫中的发展困境,引发了对职业教育的教育公平、宣传工作的力度、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功能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 精准扶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2017-10-28.],与此同时,党和政府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摆在了发展民生的首位,其中强调到“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2017-10-28.]因此,扶智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精准扶智更是精准扶贫的题中应有之义,而职业教育成为了当前中国探索和发展精准扶智的重要切入口。
        一、扶贫当扶智,扶智也须精准
          (一)扶智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 “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 习近平。习近平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调研扶贫攻坚工作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1-3]的重要指示。实质上,贫困人口最缺乏的机会是受教育的机会,最缺乏的能力是掌握知识的能力。面对贫困人口尤其时广大农村地区贫困人口,他们不仅仅需要物质扶贫,更需要智力扶贫。因此,扶智是精准扶贫的首要内容,亦是脱贫的重要途径。
        (二)职业教育是精准扶智的重要切入口
        扶智也须应精准之义,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到精准扶贫的开展,造成资源的浪费。精准扶智,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发展特点、不同贫困受教育人口状况,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对受教育对象实施精确定位、精确施教的教育治贫方式。面向中国的贫困人口集中的农村地区,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是不断地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力度,从改善办学条件到师资力量,软硬兼具。但是,“寒门贵子”的美梦仅仅属于少数人,更多地贫困子弟在接受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后,或因经济原因及个人主观学习能力原因,而无法继续升学。如何让长期大量投入在基础教育的经费能得到富有延续性的价值?这也是我们对教育扶贫是否真正精准到位而应该进行的反思。面对这样的反思,笔者认为扶智的精准一定要找到关键切入口。而职业教育,便是教育扶贫的重要切入口,也是中国未来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其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深化职业教育,特别是深化农村职业教育,对于提升未来劳动力的知识与技能,实现转移就业,有效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及返贫具有十分可行的必要。
        二、职业教育在教育扶贫中的精准优势
        (一)政策支持力度增大
        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坚持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6.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Z].国发[2002]16号],这个重要决定首先指出了推进办好职业教育的服务导向,“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从根本上来讲对于精准脱贫而言是富有现实意义的。2013年,我国对全国范围内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免学费政策。随着产教融合、中高职对接的各种利好形势的,职业教育的春天也正式到来。国家及地方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对于广大贫困家庭尤其是农村贫困家庭而言,无疑是极大利好的。
        (二)符合广大农村贫困子弟的求学诉求
        从招生入学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满足了贫困青年的求学诉求。从经济上看,在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后,之后升学的教育费用一定程度上需要由学生家庭负担。这对于贫困家庭而言,职业教育的免学费政策无疑为这些学生解决在求学上的经济难题;从整个教育环境及学生自身学习能力上看,贫困及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教育观念、教育水平较之城市显得比较落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继续往高学历层次升学的学习能力,而职业教育却为这样的青年开了另外一扇门,重新让他们走上求学和受教育的道路。
        从教育定位和实效上的角度来看,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理论学习方式,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技术技能型教育。所以职业教育除了学习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更侧重于技术技能的培养,强调知识为技术实践服务,直接与未来工种岗位对接。因此,职业教育被认为是“有盼头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看,职业教育既富有时效,更体现了实效。我国正处于经济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更是大量需要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当普通高校毕业生频频出现“就业慌”的时候,与此对应的却是用人单位接连出现的“技工荒”。作为与产业对接紧密的职业技术教育,在培养模式上的精准定位,不仅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发展前景,更是为这些寒门子弟改变命运,脱贫发展提供了理想的选择。
        (三)促进地方产业结构升级的可持续性发展动力
        职业教育可以说是精准扶贫的一种可持续发展动力。精准扶贫不能简单立足贫困人口的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未来的出路问题,即可持续发展问题。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困境,可能受地域、气候、环境、历史发展基础等自然与非自然的客观原因影响,但是人的因素却是不能忽视的。同时,经济活力的发展程度又很大程度取决于人力资源的支撑。只要人口素质提高,很大程度上能促进当地的产业结构的重组、转型及升级。 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新开发,职业教育无论是从学历教育还是短期的社会培训上看,都能为欠发达地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持久的人力资源支撑,成为激活地方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



        三、当前职业教育在教育扶贫中的发展困境
        (一)职业教育较的社会认同度有待提高
        笔者在前文探讨了诸多职业教育的精准优势,但是,在现实中,较之于普通教育的升学观念,职业教育观念很难真正深入人心。从社会角度看,职业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被社会严重地边缘化,“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学历理念仍然占据社会对人才评价的主导地位。从职业学校的招生困境上看,也使得很多优秀的职校为了生存,将门槛设得一低再低。即便如此,但是真正能主动深入到农村甚至农村贫困家庭去宣传动员的学校也很少。从学生的入学动机上看,一般学生进入职校念书,多是出于对成绩的无奈。而贫困家庭的孩子选择进入职业学校就读,也是出于经济的无奈,并非多是出于对职业教育的真正认识。总而言之,职业教育在与其它教育体系尤其是普通教育体系的被对比中,已经丧失了被公平对待的机会,因而,也会进一步影响到学生对自己的正确心理定位。   
        (二)职业学校自身的发展不足
        首先是招生问题。生源不足是大多数职业学校首先要突破的首要难题,除了一些热门专业和办学特色突出的学校外,很多学校都是出于一种相对被动的局面。与此同时,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由于信息闭塞及观念落后等原因,错失了往职校求学的机会;其次是教学培养计划的问题。职业学校的教学培养计划应该立足国家、地区和个人。比如,地区的优势或者有潜力提升空间的产业及人才紧缺的行业,相对应的人才需求计划也应成为培养计划的重要参考因素。而很多学校的教学培养计划要么随大流,要么很容易受到师资、经费、实训设备等问题而被不合理地修改;再次是师资结构呈现矛盾。职业学校的教师中,新进教师理论能力强、学历高,但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很多来自企业一线,实践能力强,但是理论能力相对较弱,一定程度上又影响到教学,总之,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还是比较紧缺。
        (三)对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经费的投入使用不够精准
        从发展趋势上看,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方向整体是正确的,符合当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精准扶贫的要求。作为执行政策的主体,各个职业学校在充分享受国家鼓励政策过程不断地充实和壮大自身的办学实力。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下,以信息化为主导的职教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但是,在政策鼓励下,国家大量经费的投入和使用的真正意义何在?有的学校为了完成示范性学校的评估,把划拨的经费被动地用在了完成评估条件上;有的学校用在了技能竞赛的设备和选手的培养上,还有的学校大量用在了没有实际意义的师资培训上,还有用在大量采购教学设备上等。不能说对以上这些用途的投入对构建新时代信息化职业教育的发展没有意义,而是使用这些经费不管是发展信息化教育还是办学条件的提升也好,不应只是为了提升学校的品牌效应或者领导业绩,其真正的目的还是最终回到职业教育的主体即学生上来。
        四、职业教育助力扶贫的几点思考
        (一)职业教育角度下的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这些年社会广发热议的问题,但此论域更多的是集中探讨受教育者的教育机会问题。而实际上,教育公平的内涵远不止于此,例如本文所述的职业教育。在我国大多数人的观念中,职业教育事实上所呈现的是一种“层”的教育,而在职业教育学术界往往被作为一种“类”教育来看待[11喻忠恩.《职业教育公平的两个维度及其反思》【J】.职教通讯:2017.7]也就是说,从教育本质和规律出发,与普通教育一样,职业教育应该被视为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种类,没有地位上的高低等级之差,而“层”很明显地赋予地位色彩。这样的观念得到匡正是极为必要的:首先,从受教育者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上看,尤其是贫困人口受教育的角度出发,这是对个体差异的尊重,这也是精准扶智能否深入人心的重要社会条件;其次,从与普通教育在发展机会、或等同等待遇和社会认可度上,不平等的观念区分对待,会加大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难度,降低其说服力。因此,树立科学的职业教育观对于实现社会公平、助力精准扶贫是十分重要的思想前提。
        (二)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
        如前所述,近些年,国家出台鼓励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力度是逐年加大,对于农村地区及贫困人口的针对性也是越来越强,但是还是有相当多的贫困人口对这些政策利好并不熟知,因而也丧失了很多发展机会。归结起来,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宣传力度不够大,宣传内容不够深入、宣传对象不够精准。笔者认为:其一、在内容上,熟悉了解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积极成为国家政策的传播者、推广者,让国家政策实惠抵达受众;同时,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关键是受教育者未来的就业和发展优势;其二,在宣传范围上,也要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由贫到富的宣传顺序,重点精准定位在农村地区及贫困、特困、残障家庭的帮扶上,做到入乡、入户、入人;其三,建立宣传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对目标群体要加强回访、及时邮送学校的专业介绍,提供报考咨询等。
        (三)立足人才精准培养
        职业学校的培养立足点应该是以人才培养为主体,这是其发展和一切教学活动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面对当前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的一些不足,多是没有从根本上去认识到受教育者的根本性地位。解决以上困惑的重要突破口还是在如何理解“精准”,即人才也要精准培养。定向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解决了以上的难题。“定向”首先是从贫困地区的产业及经济特定出发,在尊重劳动者自我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根据该领域内的紧缺型技术人才进行输送培养,当然,培养对象首先要精准到户,优先培养对专业技术需要最强烈的贫困人口;其次,“定向”很好的解决了技术性人才的供需关系,从需要出发,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教育,根据教育成品,及时供应到相对应的产业、行业,实现人才供给的无缝对接。更重要的是,很好地解决了贫困劳动者的就业和脱贫问题。
        (四)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开展造血型扶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主要是让广大贫困的劳动者自己拥有持续的再生产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这种“造血式”的扶贫才是有效阻止返贫的根本方式,也为职业教育在社会服务功能方面提供了大有可为的空间。首先,地方政府应当组织职业院校的技术专家深入贫困地区或下乡调研。立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利用专业知识充分挖掘当地的经济潜力和资源优势,帮助其脱贫致富;其次,加强对农村及贫困地区的科普宣传,通过科学技术试验、技术咨询服务、中短期技术咨询培训等,提高贫困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致富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