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下   作者:骆青林
[导读] 2017年8月17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了学校德育工作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完善的关键时期,也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初中德育要抓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德育的过程中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具有导向作用。

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   骆青林 
          
[摘要]:2017年8月17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了学校德育工作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完善的关键时期,也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初中德育要抓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德育的过程中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具有导向作用。本文将对如何在初中德育建设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参考建议,以此来推动初中德育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初中德育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育途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新的认识和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韩滨蔚. 网络视阈下大学生社会认同教育对策研究[D].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大力倡导核心价值理念,其反映了国家在上述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因此,在学校德育建设过程中,注重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既是传承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要求。
        二、为何要在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初中德育目标高度契合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初中学段德育工作的目标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初中德育工作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结合,对学校而言不仅拓宽了德育途径,也是对德育方法的一种创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便捷且多种多样,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互联网上的内容多彩多样,各种信息触手可得,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但其中往往参杂着许多不良的、不健康的信息,对中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导向,其中又数短视频对中学生的影响最为深刻。伴随着4G移动网络的普及,短视频开始兴起,由于短视频具有碎片化、互动性与丰富性等特征,中学生很容易沉迷其中,而短视频中往往充斥着一些泛娱乐化、无价值的视频内容,甚至是一些导向不正、低俗的视频,对价值观尚在形成过程中的中学生而言往往无法辨别其好坏,形成错误的价值导向。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小部分这样的学生,以丑为美、标新立异、模仿网络段子或视频、喜欢讲一些不健康的网络流行词等,这些学生的价值导向已经被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误导,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念,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理念指导,学生往往难以自我纠正。所以,在初中学段的德育建设工作中,我们需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此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在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教师德育水平
        德育工作是学校首要工作,在德育工作中最重要的角色便是教师。要提高学校的德育建设水平,就必须要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的学习对象,除了上课讲授文化知识,教师的为人处事、一言一行也同样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能力,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要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首先要进一步增强学校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牢固树立全员德育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提高全局意识与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建立完善的德育工作机制,提高学校德育建设的水平。其次,加强对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培训,丰富学习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务求学习实效。最后,成立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小组,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考核,及时发现教师的不良行为并进行整改,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二)、改革课堂教学内容
        在学校德育建设的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德育是流于形式的面子工程,学生既没有学习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也容易触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最后效果平平收效甚微。所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班主任、道法老师的工作,进行德育教育的时间也不应该仅限于班会课、道法课。各任课教师必须树立全员德育的思想,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进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对原本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根据课程计划与学生的学情,依据课程内容加入适当的价值观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在课堂中落地,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方针、教育教学理念的体现,也是提高学校德育建设水平的途径之一。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让学生身心放松,陶冶情操,洗涤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德育建设不能忽略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对校训、校歌、校徽的设计、校园文化墙的布置与各班教室环境的布置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通过校园文化环境熏陶学生、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积极组织实践活动
        新时代下的初中德育建设工作,要求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经历、感受之中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在选择和制定实践活动方案时,应注意合理安排实践时间,做到在不影响各科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也能取得良好的实践成效。因此,实践地点的选择应以学校内为主,学校外为辅,针对不同的实践地点,选择最适合实践方式。
        (五)、加强家校合作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在德育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两者应协同一致,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因此,家校合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德育途径,这要求学校必须丰富家校联系的方式,如校长信箱、家长开放周、学校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家访、电访等,利用形式多样的家校联系方式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四、结语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教师作为青少年的教育者,身上担负着神圣的职责。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是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为我们做出了最为诚恳、本质的回答。
参考文献
[1] 韩滨蔚. 网络视阈下大学生社会认同教育对策研究[D].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