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下   作者:杨素芬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进和落实,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教师当前重要的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通过设计科学情境、开展主题活动、设计有序问题等,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形成科学实验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温州市龙湾区沙城镇第一小学   杨素芬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进和落实,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教师当前重要的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通过设计科学情境、开展主题活动、设计有序问题等,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形成科学实验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此,本文就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策略进行全面分析,旨在通过教学手段的优化,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素养;有效培养
        目前,国家的素质教育工作进展备受瞩目,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相关的理念已经植根于人们的思想中,在新的时期应该对其给予新的关注。在小学阶段,学生接受的学科教育具有针对性,开展的教学活动对其未来的发展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应该格外地重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情况,采取科学的对策加以干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需要教师牢牢把握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树立起教育核心思维,找寻小学科学教学及素质教育的融合点,使得科学素养的培养工作可以更加顺畅地开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动手实践中,通过动手和动脑的过程,确保学生可以积极地强化自身的科学实践探究能力,使得学生的学科素养可以逐步地形成,由此获取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一、设计科学情境,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科学教学不论是理论内容还是实验教学,都是以教师讲为核心,教师占课堂主体地位,这种单一枯燥的方式,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而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可以使教材知识更灵动,基于学生认知水平,以调动自主学习兴趣为前提,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和科学学习能力。例如,教学“杠杆的科学”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生活情境,播放有一个和学生一样大的年级同学把一块重100千克的石头给移动的场景,让学生猜一猜他是如何将石头移动的。让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从而导出此次科学内容——“杠杆的科学”,展示杠杆工具,就杠杆的支点、阻力点、用力点的位置进行标记,随后展示压水井、跷跷板图片,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底座、支架、杠杆尺、钩码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图片标记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让学生动手组装,做好表格记录。
        最后回归生活,就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探究,组织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杠杆产品,探究其三点。通过设计科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中,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进行自主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二、开展主题活动,形成科学实验精神
        科学学习是以探究为核心,通过探究能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激活科学思维,调动自主学习兴趣是前提。主题探究活动的开展,是基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设计的教学活动,既可以创新科学教学模式,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精神。


例如,教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内容时,可以开展实验生活“认识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主题活动,为学生准备塑料瓶、白醋、气球等,让学生在塑料瓶口套上气球,瓶内有白醋,气球内有小苏打,将气球竖起来,气球迅速鼓起来。根据这一实验情境,让学生说一说观察到的现象,思考瓶子和气球里装的是什么,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的气体,产生的是什么气体,从而引出主题实验活动。之后将学生分为实验学习小组,为小组准备所用材料,让学生按照看、闻、摸等方法观察两种物质,记录其特点,然后将小苏打和白醋按照一比三的比例进行混合,盖上毛玻璃片,让学生对看到的、听到的、用手摸感觉到的进行记录,让学生小组就此次主题实验活动作汇报,说一说小组在实验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分析其实验成果,让各个小组作汇总交流,共同总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为其探究“产生什么气体”这一实验主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使其形成科学探究实验精神,提高科学实验教学质量。
        三、设计有序问题,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培养科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科学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归纳总结。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有序问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其走向深度学习,培养其积极性,在问题解析的过程中,使其认识教材、理解教材知识重点难点。
        例如,教学“浮力”内容时,旨在让学生认识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激发学生对浮力的学习兴趣。对此,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导入语文课本中《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出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称象,从而导出问题“什么是浮力”,并为其演示泡沫块在水中的情况,让学生根据真实实验情境回答浮力概念,随后就测量浮力的大小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在探究之前先设计以下问题:
        1.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
        2.浮力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3.物体在沉没的过程中,排水量的变化是怎样的?
        让学生根据问题设计实验探究方案,为其准备对应的教具,如水槽、测力计、滑轮、量筒等,开展测量实验,立足边实验边思考的方法,关联问题与实验,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从而让学生借助实验探索对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要立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通过设计科学情境、开展主题互动、设计有序问题等方式,在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主动参与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许高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构建科学素养培养探究活动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80.
[2]陈孺.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J].东西南北,2020(5):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