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探究兴趣和学习习惯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1期   作者:尹庆华
[导读] 低年级小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因此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性学习兴趣和习惯首要目标就是,教师要善于将有趣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中,首先抓住学生注意力,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习惯。

尹庆华    四川省彭州市通济蓝天小学  611930
【摘要】低年级小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因此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性学习兴趣和习惯首要目标就是,教师要善于将有趣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中,首先抓住学生注意力,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习惯。
关键词: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 数学探究兴趣 学习习惯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041-01

        引言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所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小学课堂教学的培养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学生的认识水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太多的兴趣.但是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转变教学观念,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效率。
        一、培养小学生敢说会问的习惯
        小学数学中的联动教学包含手、眼、口、耳、脑。小学生的基础数学素养其中一点就是,培养说的技能和习惯,可以提升他们的认知、了解和数学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肯定会有部分学生比较拘束,害怕发言,担心被同学们嘲笑,还有不肯动脑筋,逃避困难的不好习惯。所以,在低年级初始,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说教”练习。小学生在低年级时期回答问题时经常会出现失误,教师必须要理解小学生在认知时期的特点,就算是说错了,也必须要给予表扬,小学生首要是建立起勇于尝试敢开口,加大勇气敢于问出口的意识,接着再因势利导传达给他们表述、提问的方式方法,由浅入深把数学思路渗入到里边,进而让小学生不仅敢说出口也敢问出口,还能会问会说。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给小学生足够的实际动手和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小学生可以沉浸在自主钻研、小组交流、协作与竞争的气氛中,不能阻碍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看法,感受“不吐不快”的敢说敢问的乐趣。2.激励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勇敢表现自己。在教学安排上,教师给他们提供一个由易到难的表达机会,在一遍遍的尝试表达中感受到“表达”和“提问”的兴致和成就感,慢慢开始变得更自信。
        二、巧借多媒体技术开展趣味数学课堂
        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还能同时刺激学生的听觉与视觉,若有效应用在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趣味数学课堂。


首先,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即使是低年级也有很多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促使学生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让学生可以充分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图片展示以及图形处理工具将抽象的知识展示给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情境创设,低年级学生阅历不足,对教学内容中提到的一些背景或者事物并不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这些内容,促使学生对此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便于学生更好地做题。同时,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作为游戏的辅助工具应用在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利用声音功能为学生播放音乐,也可以将游戏的过程与规则制作成视频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某些数学知识点的定义及规律,以此确保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理解数学知识内容,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质量。再次,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微课,精美的微课便于学生更好地预习数学内容,也可以应用在数学知识的巩固方面,这样低年级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畏惧感就会下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被称为“看得见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更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教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中的“余数”这一概念时,由于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因而感到陌生,不能深入理解余数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动手操作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给每组学生12根小棒,让他们用小棒搭建自己喜欢的图案。各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发现,有的小棒正好用完,有的小棒有剩余。教师可以从这两种情况中选出代表上台展示。刚好用完的小组用小棒摆成了4个连续的三角形,算式为:12÷3=4(个);有剩余的小组则是摆了两个五边形,还剩下2根。算式为12÷5=2(个)……2(根)。这时教师就可以指着剩余的2根就叫做余数,从而引出余数的概念。这样经过动手操作,学生从平均分的角度认识了余数这一概念,建立前后知识的有效联系。经过动手操作,概念不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主发现得到的,能够深刻地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产生有效的记忆。这样安排,学生建立起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区别和联系,为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做好铺垫,激发学生寻求新知识的积极心情。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在了解分析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认真备课,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沈扬.探究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J].求知导刊,2021(11):15-16.
[2]卢珍.探讨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1(03):57.
[3]李玉兰.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之我见[J].青海教育,2017(1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