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因材施教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1期   作者:喻明珠
[导读]

喻明珠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第二实验小学  4422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025-0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课堂教学也如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心理上的个别差异而进行因材施教。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发现自己身边事物的一些小秘密,从它们的细微中学会探究科学,运用科学,明白科学道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科学教学中要尤为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彰显学生各美其美的个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因材施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他们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在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的结果必然要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小学科学课程都要为全体学生提供适合的、公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课堂上实施个性化教学对落实纲要精神,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现自身存在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自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爱迪生曾说“相信自己能的人就会赢!”陶行知先生曾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讽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教师都要让学生树立一个信念:“我能行!教育促进“全面发展”不等同于追求“全优发展”,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在课标基础上加深拓宽,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其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并注意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在速度上、难度上适当降低、放宽要求,并对其提供多种形式的帮助要留给学生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个性创新发展。
        二、因材施教是落实科学课程标准的体现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科学课涉及的内容更广泛,科学性更强,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为了确保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教师应该优选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生为本。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小学科学教学方法选用也需要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的法子来自学的法子。真正的教育者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我们必须彻底改变以教师如何“教”为核心来设计教学的传统观念,而是要以学生如何“学”为核心。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在教学中,我发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他们的潜能。课堂上创设民主和谐,动中有序的教学氛围,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让人人有语言实践和表演的机会,逐渐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因材施教是构建科学高效课堂重要举措
        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纷繁复杂心理活动的主体,每个学生都不会消极地、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提供的一切,而是要以自己的心理需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信息。因此,在进行科学教学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进行分层教学。充分承认和注意个体差异悬殊的现象,又能注重让学生各方面素质获得均衡发展,围绕着差异教学,让每个学生在课堂40分钟内做到人人各得其所,各尽其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各自的最有发展。
        孔子认为因材施教的前提是“知人”,即了解学生。怎样了解学生?孔子认为应“听其言而观其行”,“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通过观察和谈话的方法,了解和分析学生能力,兴趣、动机、学习方式的差异、身心发展特点等,这是孔子因材施教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强弱,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作业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布置,使学生在作业的选择上享有充分自主的权利。对学习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减少作业量;对作业不够认真或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适当增加作业量。作业难度略高于学生知识水平,使之有思考性,学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因此,针对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客观实际,分层评价与分层目标相对应,能较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这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利用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拥有自己发展的空间,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大面积提高教学的质量。
        实践证明,因材施教赋予科学课堂教学更广阔的天地和勃勃生机,减轻了学生心理负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思维空间得到拓展,各层次学生的成绩、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其教学思想符合素质教育中“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原则,符合客观存在着个别差异的原则,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课堂化、课堂教育素质化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