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基于核心问题引领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1期   作者:陈洁
[导读] 根据小学数学的特质来说,它对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有很大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对数学确定观感的重要阶段,数学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找准教学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数学课堂上,确立核心问题可以帮助教师展开教学思想,深化教学课程,为师生提供交流的机会,提升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欲望。

陈洁     温州市临江小学  浙江  温州  325401
【摘要】根据小学数学的特质来说,它对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有很大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对数学确定观感的重要阶段,数学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找准教学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数学课堂上,确立核心问题可以帮助教师展开教学思想,深化教学课程,为师生提供交流的机会,提升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欲望。
关键字:核心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 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050-01

        引言:
        核心问题在教学中主要指的是教学当中的知识重难点,具有启发性以及探究意义,一般它的问题直指教学内容的本质,数学老师通过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深入了解,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设计核心问题时,需要对课堂中所教内容深入了解,并注重所设立的问题是否具有导向意义,能够推动整堂课的内容进行展开。本文主要论述基于核心问题引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
        1、核心问题的基本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核心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思考,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价值,有助于提升小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感和理解能力,并且根据核心问题的性质可以发现它具有一定的特征:
        首先,核心问题的设立需要有深度,它需要涵盖课堂教学中所有知识的重点,并且注重各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通过知识之间的延伸性,来确定所设立的核心问题是否符合要求,数学教师在提出核心问题时要注意它能够带来什么影响,并不只是肤浅的得到问题答案就能结束。而在小学阶段,数学老师所设立的核心问题一般是通过考察学习功底以及思考能力将结合而建立的。通常情况下,教师会让核心问题的处于学生可以针对问题产生了解并通过联系所学知识和思考从而解决问题的阶段内[1]。
        其次,由于数学内容存在抽象性,所以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很小,并且在日常的学习中对其中知识难以理解,通过设立核心问题,可以让数学变得具体化,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并为学生确立学习方向,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思考和灵活运用,而在所设立的问题中,数学老师可以为小学生设置学习陷阱,提升小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印象记忆,有助于小学生提升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整体学习水平。
        2、基于核心问题引导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应用探究
        2.1 多模式融合,给予学生充分时间
        在小学课堂上,数学老师在设计核心问题之后,需要为小学生预留思考时间,从而提升他们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并且,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在课下的时间里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积极性很低,所以教师需要利用好上课时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难度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为其合理安排思考问题的模式,比如说如果核心问题的难度比较高或者学生在课堂上反应比较平淡,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思考,从而提升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而如果问题比较简单或者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数学老师就可以让小学生自发进行思考来解决问题。


比如说“约分”这一课,教学老师可以在教学时设置问题,比如6÷10=?8÷12=?可以分小组来让小学生考虑解答方法,通过讨论小学生可能会得出小数的答案,或者直接显示出分数,这之后教学老师再带小学生一起将问题进行细化得出答案,小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经过思考,对新知识也更容易接受。
        2.2 引导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小学数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提升小学生的认知观感。现阶段的小学生在思考问题以及认知事物上,思维程度比较薄弱,比如比较复杂的数学题,小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困难,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的引导工作,在日常的解题环节,数学老师应该注重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从而能够找到问题中相关联的事物,并将其进行处理、运算、解答。这也说明在对核心问题进行设定时,需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智力特征,确定问题的深度,且小学生在答题环节是否能够有效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一般核心问题在设立后,需要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来寻找答案,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引导作用,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适时为小学生提供解题思路,最终协助他们完成解题过程[2]。
        2.3 通过实际分析课堂内容,把握知识结构,设立核心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老师确立核心问题时应该注重对于整体知识点的理解,通过了解所有知识点的关联性来对知识进行深入解读,从而让所设立的核心问题更有内涵,且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了解,并通过解答问题从而脑内关联到多种知识点,而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跟进学生对问题的观感,从而确定他们对问题的具体认知,从而便于教师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比如说“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课,教师可以在设立问题时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学生已经对分数的概念有了基本认知后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设立问题来看小学生对分数的掌握程度,在这一课节中还包含真分数、假分数的互换、约分、通分等知识点,数学教师为了保障学生能够对知识理解,可以设立相关核心问题,比如说在学习约分这部分可以提问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情况等问题,并在课上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解答。
        2.4 将问题细化,保障全体学生参与
        教师设立核心问题的本质就是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进而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所以教师在设立核心问题时应该注重在教学流程中引领学生对其进行细化分析,从而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可以有参与回答的机会。比如说小学数学中有一课是学习“圆”,课本教材中还涵盖了圆心、直径、半径等知识点,最后引入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这时候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圆的面积这个知识点作为核心问题,通过之前所学的知识点推导出面积公式,之后为小学生设立问题,比如铜板直径是15mm,中间的正方形边长为4mm,求铜板的面积?教师引导学生将铜板联想成复合型图形,并对其进行分割组合,从而达成面积的求解,这个过程中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根据公式进行求解,而中等生可以回顾以往所学习的知识,学习基础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总结。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机构开始提倡新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师在教学课堂需要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并寻找高效率的教学方法,而在小学数学课堂通过核心问题为教学重心,有助于明晰知识重点,理清教学思路,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效果,进一步让深入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叶美宽.探究基于核心问题引领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J].考试周刊,2021(23):79-80.
[2]孙元.核心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课堂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05):106-107.
[3]蒋敏.核心问题引领,打造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J].教育界,2020(06):23-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