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时政教学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1期   作者:蒙爱秀
[导读]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重要组成,更是一门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行为素质的学科,形成“三观”的重要阶段,而时事政治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中学生对于外界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关心时事,也非常喜欢讨论时事。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对于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中如何展开时政教学,进行一些简单尝试。

蒙爱秀   鹿寨县第一初级中学  广西  柳州市  545600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重要组成,更是一门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行为素质的学科,形成“三观”的重要阶段,而时事政治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中学生对于外界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关心时事,也非常喜欢讨论时事。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对于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中如何展开时政教学,进行一些简单尝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时事热点;初中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066-01

        目前,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教师与学生都渴望获取更多国内外的相关信息。由于受寄宿环境与学校硬件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初中生阅历较浅、较缺乏社会经验,对于目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的理解不够透彻,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因此,教师将时事新闻、社会热点以及焦点问题等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恰当引导学生分析时事热点,使学生具有学习热情。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也可巧借时事热点,激活道德与法治课堂。
        一、时政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
        1.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融入时政热点,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进一步关心社会生活、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在正确舆论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用性。例如,在教学《人民当家做主的法制国家》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查阅2020年全国两会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全国人大与政协的地位和职能等,联系国家大事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到与法治相关的内容。当学生认识到课本中的知识点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时,便容易激发出学习热情。
        2.塑造品格,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树立学生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并在学习过程中提升个人品格。初中生应当学会关心国家时事,还应当具备国际视野,因为在学习与分析国家大事的过程中,其辩证思维与认知水平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时政要闻,还能够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成为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党的好青年,符合“四有青年”的标准,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3.优化教学效果,形成良好风气教师将时政要闻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就能够将原本过于关注理论讲授的课堂变得更加形象、更加贴近生活。在此过程中,学生更容易开展学习,对于相应知识点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如此一来教师便能够优化教学效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可借助小组合作、探究时政案例等方式,营造出热烈的讨论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时政教学的策略
        1.精心挑选时政教学素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精心筛选时政要闻信息,选用生动有趣的教学素材。如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国内外的时事新闻,搜索最新的教学材料,关注国家重要会议的进展以及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发表的讲话,特别关注与中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新闻,由此丰富课堂内容。此外,教师还需要合理运用时政材料。因为这些材料通常是课文内容的拓展与深化,只有与教材内容高度相关,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应知识。教师选用的时政信息不一定要求全部是正面素材,一些反面素材也可以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导入方法,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政治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去认知时事,使学生对政治事件产生深层次的理解。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应当选用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导入形式,准确找到与时政内容相贴近的切入点,还需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水平等。这样,教师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同时能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
        3.实施时政分析教学,指导学生将知识融入生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时政信息,教师应当注意所选素材需要具备一定的时效性,即选择一些发生时间较近的、学生较为熟悉的案例,如可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义务教育法》等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来讲解相关知识。教师可对某条新闻进行深入分析与解读,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产生深刻的理解,并形成清晰的认知,把握知识要点,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时应当把握教学节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建议对时政案例的分析不超过10分钟。此外,教师还需预留一定的时间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深入分析与时政现象相关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内容。对于一些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教师应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带领学生认真分析,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相应的方针政策等,了解出台方针政策的具体意义,如我国为了净化网络环境和预防网络诈骗出台的相关政策等,增强学生的网络使用安全意识。
        4.组织与实施"聚焦时政•热点播报”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安排学生参与相应的实践活动,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首先,教师需要确定合适的时政热点话题,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与国内外时政热点等收集资料,选用符合当前教学需求的内容,如推进依法治国的专题以及建设文化强国的专题等。其次,教师需鼓励学生借助网络等途径收集时政热点素材,结合教学计划,安排学生有针对性地收集素材,小组成员合作制作“聚焦时政•热点播放”的PPT,记录相应的热点时政新闻。再次,教师可对种类丰富的图文素材进行归纳与整理,引导学生借助《中学生时政报》以及《中学生政史地》等报刊,分析国内外的时政动向,同时对相应的新闻信息进行归类,如收集校园霸凌事件的素材等。最后,教师还可安排学生找出时事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点,试着使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由此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
        5.注重学生思想行为与科学精神相结合。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设置问题时应紧抓学生思想意识、行为与科学精神间的矛盾,二者为典型的辩证统一关系:学生思想与行为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科学精神也体现学生敢于质疑和求真的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合理指导生活。对于初中生而言,感性体悟重于理性逻辑,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将教材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那么就会在潜意识中消磨学生探究知识积极性,更不利于形成创新和拓展精神。
        结束语
        简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时政新闻,能够让学生对国内外的形势以及我国具体的方针政策有深入的理解,如此一来便可有效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以及国家大事的爱国情怀。在结合时政信息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此才能有效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谦峰.巧用当前时政热点激活道德与法治课堂:以九年级“聚焦时政•热点播报”实践活动为例[J].基础教育参考,2017(13):78-79.
[2]钱晓虹.浅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J].新课程(中学),2019(10):226-227.
[3]连常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018(3):80-81.
[4]狄晨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研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