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学生语文课堂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1期   作者:黄慧玲
[导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从素质教育到核心素养教育,愈加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是学习的主人,提高教育质量。

黄慧玲    广西博白县东平镇富山村小学  广西  玉林  537600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从素质教育到核心素养教育,愈加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是学习的主人,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课堂参与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094-01

        一、小学高段学生语文课堂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参与形式单一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主要由问答构成,而这也成为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要方式。研究者在听公开课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共性,就是教师会把自己这节课的任务全部呈现在课件上,任务一、任务二等等。同时每个任务下都有相应的问题。
        任务的呈现本意是为了让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内容,但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教师作适当讲解后抽取学生回答或者小组进行展示,整节课看起来个人参与、小组合作的形式都有,但是略显嘈杂。以简单的“你问我答”的形式开展,学生到后半节课会出现松垮的状态,单一化的提问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降低,难以达成教学目的。
        (二)课堂参与意识不足
        在教学上,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有些学生会一直举手,或者在老师提问后马上举手,答非所问,这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表现,但是参与质量不高。这类学生往往回答问题停留在浅层面上的思考,不认真听其他人的答案,有时回答问题是简单的重复,缺乏举一反三、深度思考的能力。听说读写都是很好的课堂参与方式,这类学生忽视了其他参与形式的重要性。
        (三)课堂参与质量低下
        高质量的课堂参与是学生能够在一节课后学有所得、有所感悟,而不是学生期待下课铃声敲响的那一刻冲出教室的自由与放松。对于学生而言,上课是一种煎熬就代表这节课他的参与水平低下,并未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也并未全身心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学生课堂参与质量低下这一现象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十分常见。
        二、小学高段学生语文课堂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班级规模过大
        随着国人对教育的重视,父母对教育投资的增大,一些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成为了热门。狂热的择校现象导致小学在师资力量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速度时,选择扩大班级规模。一所公办小学,班级人数有的高达60人。班级规模过大,教师课堂管理质量会下降,容易出现注意盲区,不在老师注意范围的学生更容易上课走神,减少课堂参与。
        (二)座位的安排不合理
        我国中小学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在班级中,学生的座位是按照行列来安排的,老师一般只能注意到中间地带和前几排的学生,教室角落中的学生常常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因此,当学生发现老师并没有关注到自己不参与课堂时,下次就会更加大胆。尽管有的老师会选择让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坐在讲桌旁,但是让所有不积极参与课堂的学生都坐到自己身边是不可行的。座位的安排从客观上导致了小学高段学生语文课堂参与表现不佳的问题。



        (三)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随着课堂教学内容难度的加大和教学节奏的加快,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大多授课方式单一。为了完成教学进度的安排,小学高段语文教师知识输出的密度远远大于低段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课堂教学变成教师的“一言堂”,从而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变成了被动的学习者,加之单一的课堂教学枯燥无聊,学生走神、发呆更加频繁,课堂参与存在明显的问题。
        (四)教师行为不合理
        1.教师提问行为不合理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无效提问次数很多,大体上以下三类占多数:简单的是非问题、简单的追问以及提问后等候时间不合理。一节课导入环节后,有些老师会说:“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好吗?”其实这一问题是不需要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足够的意识明白,教师的导入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这节课的内容,不妨直接说:“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简单的是非问和追问对于学生来说是固定的答案,大部分时候为全班共同回答,这样不可以算作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教师评价行为不合理
        教师的评价行为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简单的口头评价,小学高年级几乎不再使用物质性的奖励作为评价,最多见的评价是口头评价和小组加分。在课堂评价中,教师的评价大都是口头形式,这种口头评价分为简单的评价和发展性的评价。
        四、小学高段学生语文课堂参与的提升策略
        (一)教学环境合理化
        当前教学环境中最难改变的就是班级规模,因此我们应该集中注意力改变的是:在确定的班级规模下,如何改变教学环境?我们能做的是改变不合理的座位排列。
        合理的座位排列不仅有利于班级的管理,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座位的排列还体现了一个班级的班风。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排列形式。比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座位的排列,一般小学以4至5个人为一组,小组成员的桌子合并在一起,既方便了小组成员的交流讨论,也利于教师进行班级管理。这样的模式,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小组中,通过小组合作参与课堂教学。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座位的流动性,横向流动、纵向流动或者同桌交换位置,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坐到教室的“黄金”地带,以便获得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最后,座位的排列要注意公平,不以学生的成绩为衡量标准,以及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以偏概全。
        (二)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教学内容难度的加大是不可逆的。但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为什么会在不同教师的课堂上呈现不一样的效果呢?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导入教学
        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还不成熟,他们更喜欢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在课前导入时,可以采用直观性导入方式,例如:图片导入、视频导入、情景故事导入等,这些导入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融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在放松自由民主的课堂上,课堂参与会明显提高。
        2.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需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避免自己疲劳教学和学生疲劳参与。对于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
参考文献
[1]雷锡琦.浅谈语文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类型[J].文学教育(下)2019(12):190.
[2]冼欢明.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课沉默的合理应对[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142-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