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1期   作者:王凤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及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成为小学阶段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研究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王凤    贵州省册亨县丫他镇民族中心小学  5522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及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成为小学阶段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研究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123-01

        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点是学生的道德教育,想要学生精准地理解与运用该课程的知识,就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相关教育材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因此,教师应该尽力把学生的真实生活和课本上的知识联系起来,把关注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在学习过程中将教材资料与日常生活相融合,使得二者相辅相成。
        一、生活化教学策略推行的原因
        根据儿童成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小学阶段的儿童道德发展正是从他律行为向自律行为的发展期,这个阶段的小学生还不具备对道德准确的识辨能力,因此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学目标正是以德育为教学核心,要求教师不单要教授小学生基本的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知识进行迁移,课程教授要贴合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注重生活化,以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感受为基础,进行正确道德观的引导。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道德与法治课程一定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因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作为课堂上的引导者,教师一定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面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给学生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将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例如,在“生活的规则”课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什么是规则,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被哪些规则束缚,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对生活中的规则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接下来,教师可以具体向学生介绍规则的定义,生活中有哪些规则,设置这些规则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让学生思考新的问题,如哪些行为是违反规则的。最后,教师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印象,清楚了解什么样的行为是违反规则的,这切实反映了道德和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特点。



        (二)引导学生进行社会生活观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导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事件,并借助这种教学活动将实际生活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相连接,进而使学生在实际情境的支撑下,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入挖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社会中的一些事件进行观察,如一些热门话题“摔倒、碰瓷事件”,以帮助学生分析不同人处理问题的方式。例如,“公交车主动让座”事件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观察社会人群的行为,进而将社会事件与教材内容进行结合,使学生从思考及分析中找到处理问题的正确方式。教师通过合理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热点事件,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思考及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小学阶段正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最佳时期,而在这一时期,学生本身就需要通过大量的学习来记忆一些法律与道德知识。针对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分析并加以解决,让学生从公民的道德理念出发,找到合适的问题解决方式。
        (三)设计生活化课后作业
        为了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感悟和理解,我们需要布置必要的课后作业。但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后作业不是要发多少试卷让学生回去完成,而是要设计具有实践性、探究性、趣味性的作业,将课后作业变成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使学生课后作业的过程变成素养发展、能力提升的过程。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中“学会沟通交流”一课的内容,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布置学生在生活中与他人意见不一致时做一个沟通交流,并用日记形式将沟通交流的过程、结果以及收获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懂得与他人沟通时表达要讲方式,倾听要有耐心,态度要有尊重。这样的生活化作业,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参与,既有利于内化学生的学科知识认知,增强学生节约资源意识,争做“能源节约小达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提升了学生在道德品质、健康生活、法治观念等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
        (四)丰富生活化的教学拓展
        学习离不开实践,教师要想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拓展。如果空有理论而缺乏实践,那么小学生将永远无法掌握具体的教材知识。例如,在学习《吃饭有讲究》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提前准备好一张在显微镜下充满细菌的手部照片,引出教学的话题,如果小学生在课前吃饭的时候没有洗手,那么手中的细菌就会进入小学生的肚子,容易生病。教师还可以举行相关的比赛,选出洗手最干净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奖励。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起生活化的实践,引导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生活实践当中来,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及时巩固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将教材课本中的知识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
        结束语
        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调动课堂气氛,促进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联系和运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对其一生都起到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丰富贴合小学生视角的教学方法,完善生活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杨蕾.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方略[J].试题与研究,2020(35):5-6.
[2]白玉珍.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0(23):77-78+87.
[3]周志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的思考[J].学周刊,2021(01):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