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认识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1期   作者:王福坤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实验教学已走进初中数学课堂,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点,提高其观察、分析、思考、探究及实践等能力,培养其综合数学素养,满足现阶段数学教学的多元化需求。对实验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步骤、意义进行简述,并提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相关路径。

王福坤    广西博白县东平镇第二初级中学  广西  玉林  5376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实验教学已走进初中数学课堂,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点,提高其观察、分析、思考、探究及实践等能力,培养其综合数学素养,满足现阶段数学教学的多元化需求。对实验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步骤、意义进行简述,并提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相关路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感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112-01

        一、创造开放、愉快的教学氛围
        初中生对数学的认识与意识已有了基本积累与存储,对于数感的基本素质也有了良好基础。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学生通常可以进行良好的自我剖析与理解,在答题时,能够联想到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形成准确的答题思路与答题思维。具备开放性、愉快的数学教学环境,可以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及逻辑,逻辑思维方式对数学学习有着显著意义。所以,教师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应采取情境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方式等来活跃教学气氛,进而创建开放、愉快的教学氛围。
        比如,在讲解“直线、射线、线段”这节内容时,教师能够组织教学活动,具体活动安排及操作如下。(1)准备材料:一些细绳、笔、白纸;(2)活动主体:把初中生分为多个小组,每组5~6人;(3)需要初中生用手上的细绳展现出直线、射线及线段,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然后基于细绳的表示方式,用笔在白纸上描绘出直线、射线及线段;(4)指引初中生展开自由探讨与走动。
        基于这种教学活动,不仅让初中生认识到直线、射线及线段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还使初中生的个性获得发展与培养。而且,基于自由性的教学活动,促使数学教学气氛更加活跃,这种开放性的课堂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数感。
        二、培养初中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习惯,从思想方面培养初中生的数感
        初中生在自我管控、自我约束方面相对于小学生,有了明显增强。主动学习、自我探究有利于初中生形成优良的学习习惯。学习知识依靠教师组织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是不合理的,初中生是课堂的主体,唯有形成优良的学习习惯,方可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时刻提醒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自我探究的优良习惯,基于练习题与测试来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果,由此巩固自身所学习的数学内容,在做题时,养成良好的数感。教师在培养初中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培养初中生主动学习的技巧,教会学生怎样进行课后习题训练与测试,可以采用专题训练的方法。
        三、联系生活实际中的数和数量,培养数感
        数学教材里数和数量的建立对初中生而言较为抽象。如“绝对数”的概念,“-a”为何能够表示正数等,初中生之所以难以理解,是由于他们头脑里无法形成良好的表象,因此对部分数和量自然就缺少“感觉”与“悟”。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指引初中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有关数和数量的原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的含义,形成数的概念,这是提高初中生数感的第一步。



        比如,在讲解“数怎么不够用了”这节内容时,先让学生计算4个代表队的最终得分,说明是如何表示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发觉“不够减了”,出现了负数,体验了引入负数的重要性,且可以体会负数的现实作用。接着课本给出“正数”与“负数”的两种描述性含义:“如5、1。3、 、…这种数即正数,它们均大于0;在正数之前添加‘-’的数即负数,如-9、-4、…”。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表达生活里的“正数”和“负数”。经过举例,指引学生加强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让抽象化的内容变得具体化,依靠具体的事物,然后给予数和数量明确的概念,学生以自己特殊的方法,方可更好地理解与形成数感。
        四、采取课堂提问,鼓励学生学着质疑
        质疑属于一种技能,爱因斯坦表示:“提出一个疑问通常比处理一个问题更关键。”有质疑才具备创新能力,方可有效增强学生的数感。质疑不仅能够发散同学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数感。所以,在培养初中生的数感时,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提问能力与勇气的途径实现。
        比如,教师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内容时,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心里的疑问与看法,有些学生基于未知数的个数表述自己的疑问,此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质疑勇气给予一定赞扬,鼓励大量学生融入教学实践之中,让学生在学着质疑的基础上增强自己的数感。
        五、组织小组合作沟通,增强数感
        小组合作沟通是新课标提倡的关键学习模式。基于小组合作沟通,学生思维碰撞,彼此启发,体会数能够用于表达与沟通信息,在沟通对数的感知基础上,扩展思维,提高自身对数感的认知与理解,既开发了所有学生的学习潜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思想,所有人都能够尝试感受成功的快乐。尤其是学生间的“数学语言”更好理解,进而促使数感的养成和提高。
        比如,在讲解“数据的波动”内容时,基于一个现实问题情境与图示,先使学生直观地预估从A、B两厂获取的10个鸡腿的平均质量,再使学生自己估计、思索,且基于小组合作沟通,指引初中生自主发现:尽管两组信息的“平均水平”类似,但在现实问题中具体含义却不同,所以需要探究“数据的波动”状况,最后经过分析几组信息的差别,逐渐抽象出表示“数据波动”现象的几种量度,即极差、方差与标准差。如此一来,学生在沟通和处理问题时,整体提升了对“方差”的认识,而且,在沟通分享中,知道“方差”与“标准”的数字含义及价值,让初中生更好地了解统计思想,掌握统计方法,提高统计意识,增强(针对极差、方差以及标准差)数感。
        六、结束语
        新课标已把数感作为当下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内容。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数学学习阶段要着重培养数感,数感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重点培养初中生的数感,进行全面考虑与实践,从初中生学习数学方面着手,指引初中生经过观察、质疑、思索、处理问题等教学活动,培育数感。
参考文献
[1]张春丽.基于“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案例及几点思考———以“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第1课时)”为例[J].中学数学(下),2017(6).
[2]陈莹,郭玉峰.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学科知识题研究:基于2012—2015年7套真题的分析[J].数学通报,2017(6).
[3]张新颜.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外数学问题解决研究可视化分析[J].数学通报,20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