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1《圆》的说课稿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1期   作者:彭志平
[导读]

彭志平    四川省南充市五星中学  四川  南充  6370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7-065-01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本文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内容及内容分析、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分析、目标检测设计、课后反思七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内容及内容分析
        圆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也是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圆在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节课的内容是对已学过的旋转及轴对称等知识的巩固,也为本章即将要探究的圆的性质、圆与其它图形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体现了运动的观点,是研究圆的性质的基础.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新课标下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及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教育.根据本节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的特点,特确定如下目标:
        目标一
        通过小组交流学习的方式去理解圆的定义,熟练掌握圆心、半径、直径、弦、弧、半圆、劣弧、优弧、等圆、等弧等概念。
        目标二
        通过情景创设,使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分析概括的学习过程,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利用课堂探究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目标三
        渗透数学的应用价值,感悟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体验“先猜想后证明”的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根据对教材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圆、半径、弦、直径、弧、半圆、劣弧、优弧、等圆、等弧等与圆有关的概念,解释生活中与圆有关的问题.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逐渐攀升.但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圆,对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圆的理解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基于此,本节课学生如何理清弦、直径、弧、等弧、等圆、同圆等易混淆的概念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厘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那么就必须从教学支持条件加以分析。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1.教学策略与教法
        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力,但平面几何的问题,学生仍需依靠具体的事物进行学习.为此我以启发讲授为主,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
        学生的学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建构
        3.多媒体辅助
        智慧黑板与希沃白板相结合
        而厘清上述问题的实质是为课堂教学找到敲门砖。
        五、教学过程设计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我拟从情景导入、归纳概括、典例剖析、课堂练习、课堂总结五个环节进行引导教学:
        情境导入 明确目标
        首先:创设生活情境,展示生活中的图片,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圆的世界。
        设计意图:利于学生在熟悉的实物中找出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也便于开门见山的揭示课题。
        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习过的与圆相关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之上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以旧知来引入新知,缩小学生与新知之间的距离感,便于在已有的知识维度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让学生动手实践,用圆规画圆,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形成过程。



        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动交流,合作探究,思考原因,相互补充,得到结论.最后,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加深对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发现圆的形成过程和圆的性质.展示圆的动态过程和探究场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明确圆的要素。
        知识拓展,掌握与圆有关的概念
        然后,出示圆的图形,通过观察,引导,讨论,给出圆的弦和直径的概念.接着以直观演示法,介绍弧、半圆、优弧、劣弧、同心圆、等圆和等弧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的图形中指出哪些是弧、哪些是弦。
        设计意图:以结合图形为主,直观的展示,这样便于学生对圆的整体认识,更利于厘清易混淆的概念,为进一步研究圆的性质做好准备。
        在此基础之上,附以教学视频加以解释说明。
        典例剖析,达成目标
        借用教材80页的典型例题,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分析、交流、讨论;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动交流;展示学生小组成果。
        设计意图:合理利用教材例题,回顾矩形的相关性质以及运用圆的定义来解决具体问题,以达迁移应用。
        为了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度,有效的达成本节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熟悉,理清概念,理解并掌握具体应用中的呈现方式。
        对圆的深度认识,画圆之后自然的引导学生对圆的探究,让学生感悟圆的性质和特殊性,通过小组讨论深入探究圆的定义和与圆有关的概念.激发学生研究和圆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深度研究,找寻新事物性质的探索精神.通过讲练结合,检验学生知识掌握度,内化知识,达成本节学习目标。
        总结反思,提高能力
        总结不应该只是知识的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从知识、体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① 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 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 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反思,结合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升华本节课的情感境界,归纳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布置作业,提升能力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以教材81页练习题第3题,以及学案的【能力提升】和【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由于本校实行选课走班,数学实行分层教学,而任教的数学3的学生,基础知识都很扎实,故没有布置选做题.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能力。
        六、目标检测设计
        为了更好的达到以上目标,结合智慧黑板的特性,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七、课后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亦有诸多感慨。
        优点:
        1.以生活实例引入新课,缩小与新知的距离感。
        2.有效运用智慧黑板,希沃授课助手等现代信息技术。
        3.让学生在观察、交流、分析、总结的过程中学习新知。
        4.让学生体会猜想与证明的思想。
        不足:
        1.学生的参与度不够,传统概念课的气息比较重.
        2.小组交流仅限于同桌之间,学生讨论的氛围营造不够.
        3.课堂时间节点的把握不准确,致使给学生自主探讨和总结的时间不充分。
        4.与旧知的联系不够紧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新概念的讲授之上。
        结束语
        本课题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在教学中以学法为重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中,力求在探索的课堂气氛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