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探究 张小玲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1期   作者:张小玲
[导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其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计算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知识,提高计算教学的质量,让计算教学更加有效。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数学计算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张小玲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九小学  617000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其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计算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知识,提高计算教学的质量,让计算教学更加有效。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数学计算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126-01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教学的内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学习能力的要求较高。然而,小学数学学科涉及许多计算方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为了让学生有效解决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学生需要拥有扎实的计算能力,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小学数学教材中可以看出,关于计算的教学占很大的比——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运用到计算的内容特别多,包括对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都需要运用到计算知识,因此,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非常重要。小学数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通过计算教学为学生日后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通过计算教学能够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够对数学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学生也可以通过一题多来提高自身的数学发散思维,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探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计算课教学通常比较单一、枯燥,学生兴趣荡然无存。而如果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富有情境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有利于引导学生创新学习。例如:我们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就是通过解决教材上例题中的问题“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学生依据两条思路得到两个算式:(1)先算每小组的人数,再算总人数;列式为(4+2)×25。(2)先分别计算出干不同活的人数,再算总人数,列式为:4×25+2×25。根据算式的意义与计算的结果,可得到等式(4+2)×25=4×25+2×25。引导学生关注两式间的形式差异和计算结果,从而分析等式两边的变化过程,概括运算定律,并提出用字母表示,引导学生表示出定律的字母表达式。通过借助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问题情境,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加深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达到掌握和运用的目的。



        (二)优化教学策略,发展学生计算思维
        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时应积极、全面地让学生参与计算学习和调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夯实学生数学基础;教师在实际教学应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健全完善数学知识框架,由此形成良好的思维体系。以“21×98”计算题目,学生可以口算、笔算,但计算量大和过程相对复杂。而将21×98=()转为21×(100-2),再运用乘法分配,不仅能减少计算量,还能降低计算的难度,提高运算速度。
        (三)重视过程体验,理解算理和算法
        现代教学理念要求学生亲身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并提倡算法多样化,最后优化算法。如小数的加、减法,从计数单位入手开展计算教学:如:0.3+0.6=是3个0.1加6个0.1等于9个0.1是0.9。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可引导学生将小数加、减法转化为整数加、减法进行计算。尝试不同的计算方法,如估算、口算、笔算。笔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而加深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在竖式计算过程中的重要性,小数与整数计算一样“满十向进一”。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对算理的分析,使学生清晰理解到计算的要点。在计算较复杂的计算时,引导学生养成先观察的习惯,能简算要简算,不能简算的再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同样在问题解决教学中,不同的算法可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确定最佳的解题策略,提高计算的效率。
        (四)加强基本训练,培养计算技巧
        在教学“多位数乘法”一课中,课堂开始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312×28=?”后,并没有直接让学生计算,而是让学生练习多位数乘以一位数。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但这是计算的基础。学生首先计算“8×312=2496,2×312=624”。那么是将这两个数简单相加吗?经过认真思考,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将两个得数相加,因为已经将28中的两个数分别与312相乘;有的学生认为不应该直接相加,因为28中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是20。因此应该将2×312的得数扩大10倍后再与2496相加,也就是“6240+2496=8736”。根据学生这种计算方法,教师为学生列出了不同类型的练习,让学生首先练习多位数和一位数的乘法,然后再相加减。比如让学生计算“125×256=?”,学生根据上述办法,将256分别与125中的1、2、5相乘,并将与1相乘的数扩大100倍,与2相乘的数扩大10倍后,再加上与5相乘的数。学生由基础做起,掌握了多位数乘法的方法。计算能力的也不是一时形成的,要坚持长期不断地训练,训练形式要多样化,才能见成效。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还要对学生展开计算能力的有效培养,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数学问题,规范学生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使学生在计算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审题能力与验算能力,保障学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强化学生的计算水平,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奚梦宇.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趣味性[J].小学教学参考,2020(32):91-92.
[2]牛顿.强化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试题与研究,2020(26):172.
[3]刘卫东.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情感读本,2020(12):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