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衔接:让课内外阅读更充实——浅谈小语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案例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1期   作者:潘霖
[导读]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灵魂,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只有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效衔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从构建课内外阅读体系及提升课内外阅读效果两个立足点出发,依托课内教材导向课外阅读;重课外积累,延伸课内阅读;将学生的阅读档案计入总评;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通过评选引领集体阅读,最终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潘霖   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  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灵魂,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只有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效衔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从构建课内外阅读体系及提升课内外阅读效果两个立足点出发,依托课内教材导向课外阅读;重课外积累,延伸课内阅读;将学生的阅读档案计入总评;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通过评选引领集体阅读,最终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衔接;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141-01

        阅读的力量不可估量,让学生爱上阅读、享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致力于构建完整的课内外阅读体系,提升学生课内外阅读质量,以实现课内  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一、相辅相成,构建课内外阅读体系
        课内阅读的是教材中的经典作品,课外阅读则是经典作品的延伸与补充。因此,只有构建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课内外阅读体系,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课内依托教材,导向课外阅读
        可以说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教师应当从课内阅读出发,依托教材,以课内文章导向课外读物。
        1.激发学生兴趣,拓展阅读范围
        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捕捉学生的阅读兴趣点在课堂氛围最为浓厚之际,自然而然地将课内阅读拓展至课外阅读。
        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让他们对人物故事充满好奇,教师善用人物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在讲授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一课时,高尔基与小男孩之间的故事让学生沉浸其中。笔者提问:“为什么高尔基拒绝杂志社的记者,却依然  等待小男孩回来给他拍照?”学生在认真思考之后各抒己见、讨论热烈,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此时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这个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小摄影  师”激发。笔者趁机将莫言的作品《透明的胡萝卜》作为本课作业,要求学生一周后讨论作品主角小黑孩这个人物形象。
        2.寻找课内外衔接点,推荐适合读物
        第一,根据课文的作者推荐读物。笔者在讲授五年级上册《珍珠鸟》这篇课文时,注意引导学生  关注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不自觉流露的对动物的亲昵与爱护,同时,更进一步地讲解作者对生命的悲悯之心与人文关怀。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种情感与胸怀,笔者推荐冯骥才的另一篇文章《快手刘》。这篇文章同样充满了作者的悲悯情怀,会让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情感体会更深。
        第二,根据课文的题材推荐读物。三年级学生非常喜爱童话故事,上册的《陶罐和铁罐》这一课让学生津津乐道,因此笔者推荐了安徒生童话《冰雪女王》作为课后阅读作业,每个学生都读完,部分学生写出了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读后感,阅读的效果显著。
        第三,根据课文的出处推荐读物。学生对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这一课的内容兴趣浓厚,对诸葛亮的才智计谋表现出了深深敬佩,也产生了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强烈意愿。因此,笔者推荐学生课后通读《三国演义》,希望他们能领略古典文学作品的无穷魅力。



        (二)注重课外积累,延伸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可以填补课内阅读中上课时间短、阅读量有限的不足,提升学生的文学积累与人文素养。
        1.制订计划,定时定量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不强,自主阅读时还需要教师的督促指点。笔者认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初始阶段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教师为他们制订阅读计划,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完成一定的阅读量是极其必要的。
        2.开展活动,乐在其中
        读书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学生往往在感受到乐趣之前,更多的是枯燥无味、困难重重的体验,这常常使他们失去阅读热情,容易半途而废。开展阅读活动是体会读书乐趣的有效方式,教师要让学生乐在其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阅读。
        二、完善评价,提升课内外阅读质量
        完整的课内外阅读体系能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坚持长期阅读,但阅读效果的保证与提升则依赖于评价体系。只有完善评价体系,肯定热爱阅读的孩子,鼓励不爱阅读的学生,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效果。
        (一)阅读档案,计入期末总评
        建立阅读档案,便于教师对学生课内外阅读进行有效管理。档案分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设置“阅读数量”“阅读时间”“阅读笔记”“阅读分享” 等多个栏目,采用积分制。每天、每周、每月均进行打分,学生自我打分、同伴互相评分、教师综合评分以及家长参与评分,教师于每学期末汇总积分,按合理的比例计人语文期末总评中。阅读档案贯穿于整个学期的语文教学过程,结果计人期末总评,以保证学生阅读的数量与质量。
         (二)展示成果,促进学生进步
        在班级范围内,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在学校范围内,举办征文比赛优秀作品展。鼓励学生自主创作,撰写如小小说、散文等文体的作品,为他们搜  集报刊,网络媒体等可以公开发表的平台。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发组织活动,搭建展示各类阅读成果的自有平台。
        (三)评选活动,引领集体阅读
        国家提倡全民阅读,我们在校园里理应提倡集体阅读。评选活动有利于鼓励学生参与集体阅读,在集体荣誉感的激励下,整个校园读书氛围浓厚,学生阅读的质量显著提升。学校举办“每月阅读之星”评选活动,每年级评选一名学生,每学期末在每年级选出一个“最爱读书班级”。评选活动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所有的个人荣誉可作为集体荣誉评比时加分,反之亦然。如此一来,个人的读书表现与集体荣誉息息相关,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了读书习惯的培养与巩固。
        三、总结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制定较为完整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还要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子以总结和归纳,最终制定较为健全的教学模式,并在此模式下,找寻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阅读教学方案,以及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外阅读内容的契合点,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逐渐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从整体上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实现全方面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牛秀琴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学周刊,2015,34.
[2]李芳芳.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J].学周刊,2016(9)
[3]郑芳.做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引领者[J].艺术科技,20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