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 辅导策略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1期   作者:农金艳
[导读] 近年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有增无减,家庭和社会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家庭的经济困难,孩子的父母不得不离开家庭外出打工;另一方面,城乡之间的差异使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导致父母无法带着孩子一起在城市生活。

农金艳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坝美镇八达中心学校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有增无减,家庭和社会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家庭的经济困难,孩子的父母不得不离开家庭外出打工;另一方面,城乡之间的差异使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导致父母无法带着孩子一起在城市生活。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辅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140-0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使大量农村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1]。多项研究表明,80%的农村留守儿童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各种心理问题,性格孤僻、脾气暴躁、不善于交流、自律能力差、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强烈、学业成绩差等是最常见的表现。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孩子以后的发展具有负面影响,因此对孩子所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辅导对其将来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辅导策略。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依靠,与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极易产生羡慕和自卑的心理。加上身边没有父母督促,其学习的主动性也会随之降低,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不理想,使其自信心受到打击,担心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会被人笑。这种自卑感会随着父母外出工作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父母忙于工作也很少有时间回家探望孩子或者打电话,减少了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孩子遇到不如意的事也没有倾诉的对象。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淡薄,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人关心。
        2.焦虑敏感
        父母的关爱是留守儿童心里最大的期望,祖辈或者亲戚朋友不能代替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有时候祖辈由于年纪较大,身体机能下降,常出现各种疾病,自己还缺少一个人照顾,根本没有能力照顾孩子。而亲戚朋友毕竟不是自己的至亲,寄住在他们家会使孩子产生“人在屋檐下”的感觉,不能放开身心的快乐生活。这种情况下的孩子较为敏感,外界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对其情绪、心理产生影响。甚至会因为外人的一句话而胡思乱想,表现出或喜或悲等反复无常的现象,不愿意与外界交流,与周围人的关系紧张。留守儿童的思想通常都会比较成熟,不仅对外界情况敏感,还会过早地对人生问题进行思考,产生正常儿童不该有的焦虑抑郁情绪[2]。
        3.仇恨心理
        在看到别的孩子都有父母在身边陪伴时,留守儿童极易联想到自己的父母,想念会很强烈,但是由于这种想念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就会发展为对父母的憎恨,对别人的嫉妒等仇视心理[3]。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较多且较为集中,大家的情况都大同小异,常常会因为某些小事就表现出暴躁不安,极易滋生打架、斗殴等事件。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这是对自己仇恨心理最好的发泄方法,但是由于没有人管他们,只是一味地根据自己的心理想法进行活动,使他们缺乏判断事情对错的能力,道德意识薄弱。随着年龄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就会形成自己的一套价值观,不在乎旁人的劝说。此时父母再采取教育措施也为时已晚,严重的甚至会发展为做出危害他人和社会的事情。



        二、辅导策略
        1.注重对孩子的关爱,加强家庭教育
        现在的学生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同时也是祖国将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留守儿童这部分人我们不能放任不管,国家、学校、 家庭应引起重视。父母应将孩子放在首位,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为目标,尽可能地做到家庭、工作两不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孩子接到身边,城市的学校教育毕竟比农村优秀,可以使孩子在接受更好教育的同时还能增加彼此之间沟通的机会。孩子在城市接受教育会学习到更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知识,增加其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信心,加上父母在身边,即使面对陌生环境也不会感到自卑。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如果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那就尽量不要外出工作或者选择离家乡距离比较近的地方,这样回家探望孩子也较为方便。父母要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不吝地表达出自己对孩子的关爱,促进其健康发展[4]。在我们学校,建立有留守儿童之家,有专人负责留守儿童工作。班主任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了解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发现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异常,老师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聊天,还通过学校的爱心专用电话让留守儿童和父母说悄悄话。学校教电脑的老师教会他们如何与父母建立QQ群,与父母进行沟通。我在教学中,曾经遇到这样的一个留守儿童,父母建房欠下一笔贷款,父母外出打工,留下七八岁的她跟爷爷生活、读书。平时她没有零用钱,看到别的同学买吃的,她只能在一边看,我偶尔也买一点给零食给她,聪明的她也找到赚钱的方法。她的方法是上街捡一些废品卖,钱是得了一点,但旷课很多。我通过学校的家访,效果不大,因为爷爷是个非常勤俭的人,他老人家说:“得口饭吃都不错了,想以前我们饭都没吃饱。”后来我通过学校的爱心电话联系上她父母并反映此情况,说孩子太可怜,要不把孩子带在身边,要不每个学期拿100元给我,我负责孩子每天来学校有早餐吃。通过和家长的沟通,父母选择每个学期拿100元给我保管,我每天发给她。从哪以后,她再也不去捡废品卖,也很少迟到旷课,每个学期都打电话告诉父母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让父母跟她说一些鼓励的话。她的成绩逐渐上升,对生活和学习找到自信,在学校歌咏比赛,获得校园十佳歌手,并以全校第9名的好成绩考上初中。
        2.教师关注孩子的变化,发挥学校作用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孩子的心理问题,需要教师参与到其中来,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平时多加留心观察班上的留守儿童,了解他们的思想、行为、动向,要主动与留守儿童多进行沟通,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要及其内心想法。用友好的态度与孩子聊天,像朋友那样相处,像亲人一样关心问候,虽然只是简单的问候,如天气冷了,叫他添加衣服;上课睡着了,伸手摸摸他的额头说“你哪里不舒服,要不要带你去看医生;今天你吃早餐了没有?老师请你一次?……”他们能感觉到老师像母亲一样温暖。这些不仅能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还能避免孩子产生孤独感,使他们的焦虑抑郁情绪能够通过聊天得到释放,相处让孩子们得到信任,得到快乐,不会因为没有父母在身边而变得孤僻内向;其次,学校还可适时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或开展家庭安全知识主题班会,使孩子的心理素质、道德观念和生活安全常识等得到提高,强化其自立、自强和生存能力;最后,开展各项课外活动,如运动会、文艺表演、知识竞赛、手工制作等丰富孩子的生活,给他们搭建个人展示的平台,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收获,有成就感,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同时又能促进留守儿童之间的交流,使他们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支持与鼓励,从而减缓自卑、仇视心理。
        让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每一个老师和每一个留守儿童家庭最好的安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对其以后的成长、思想、身心发育等都具有重要影响,除了家庭、学校外,社会阶层也应当予以重视,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促进其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爱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J].电子制作,2014,(06),288.,
[2]高士标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4,(14),24。
[3]陈小燕 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探究[J].科学咨询,2014,(08),119。
[4]罗永忠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5,(01),149-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