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追问有效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1期   作者:练惠玲
[导读] 生本理念,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切实感受到获取知识的感受和体验,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生本理念下,老师要完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角度去分析知识的讲解过程,使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就小学数学而言,生本理念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最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是按照课堂追问的方式,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的学习乐园,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以此提高小学

练惠玲   建瓯市东游镇中心小学  353123
摘要:生本理念,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切实感受到获取知识的感受和体验,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生本理念下,老师要完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角度去分析知识的讲解过程,使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就小学数学而言,生本理念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最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是按照课堂追问的方式,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的学习乐园,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以此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果。
关键词:生本理念  小学  高年级数学  课堂追问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139-01

        引言:从教育教学的方式来说,生本理念教育是理念也是模式,主要体现的还是以学生为主体,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在这一教学模式下,老师作为主导,引导着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学生作为主体,支撑并参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助。从笔者的经验来看,小学数学开展生本理念下的素质教育课堂模式,小学数学老师的引导方式以“提问”为最佳,问题之间相互关联,一环扣一环,引导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逐渐走向深入,使之成为一个真正高效、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素质教育课堂。当然,这些问题需要小学数学老师认真设计,以学生基本情况为蓝本,以教育教学目标为目的,从课程导入到知识讲解,全部在学生的表现中引出,使得整个课堂流畅自然。
        一、认真设置小学高年级数学导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从技能目标来看,作为师傅的老师,最主要的任务是带领学生走进学习、走进知识的大门,让学生在“门里面”观看并感受到无穷无尽的知识源泉,使之发生自我探究、深入学习。对于一节数学课来说,所谓“领进门”就是做好“课堂导入”,让学生积极的走进本节课的知识概况,去自我要求学习探索。比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混合运算》一节的教学,首先学习的是关于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在此就要通过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的走进混合运算的学习之中。比如,对于刚刚深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结合季节特点,他们最感兴趣的是“冰糕”的买卖,有些学生喜欢冰块、有些学生习惯冰激凌、有些则喜欢雪糕,此时老师设计的问题就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有效替换,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混合运算》学习的“大门”。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进行了如此设计,“同学们,这个暑假你们一定吃了不少降温的、凉爽的东西,都有什么?”一个问题引起学生极大的讨论和回答热情。然后问题紧随而上,“我们家跟大部分同学一样,吃了很多很多的冰糕,有一次我去给孩子批冰糕,要了冰块10块,每块0.5元;雪糕5块,每块1元;冰激凌8个,每个2.5元;碎冰冰2支,每支2元。你们能算一下我一共花了多少钱吗?”这一问题就是本节课的新知内容,学生并不是完全都会,但由于学生又都亲身经历过实际的情况,他们自我感觉是没有问题的,开始投入到积极的列算式的计算之中。至此,整堂课的导入基本完成。



        二、随机应变提出小学高年级数学新知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习
        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追问方式的教学,是浑然天成的,如同一盘象棋一般,开局、中局和残局之间没有具体的严格的分节点,就是在导入的话题中的逐渐延伸。在课堂追问中,一般老师已经在备课中预设了学生的基本反映,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老师完全可以根据预设的情况,结合学生出现的真实反映,去进行有效的追问。比如前文提到的事例,学生的反应时最正常的“先计算出每一个类别的金额,然后将所有的数据加起来”,此时的追问就是说一下其中的道理、逻辑关系等,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小学数学老师要注重的是及时关注学生出现的“非预设”情况,这样的情况更多的会出现在对于新知的探究中,是一节课学习的重要技能目标,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反向、负面”等影响。同样前文提到的这个实例,当老师继续追问“是否可以列出一个算式去计算时?”在备课中由于已经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因此预设学生都会说“可以”,其中的不同之处应该是在“加括号”和“不加括号”中讨论,但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不能将他们混合在一起”的答案,甚至还不是单纯的一个两个,占到了全班学生的四分之一多。此时老师要及时的变换预设追问的问题,转而改为学生普遍关心的新知问题,去探究学生“为什么”如此认为。比如,实际中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追问,“你是怎么考虑的啊,为什么不能?”学生回答并不准确,但意思基本是“加减是一个级别,是一个一个的加或减,但乘除是台阶性的,不是一个级别。”由此可以看到,学生是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的,且思考的是非常深入且正确的,对此笔者立即进行下一个追问,“既然如此,那么如果放在同一个算式中按照不同的级别计算是否可以?”这一追问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同时就前面的“加括号”和“不加括号”的问题同时进行了阐述和讲解。
        三、课后强化问题延伸,促进学生学习入脑入心
        课堂追问仅是一个教学模式,并不局限于单纯的课堂,而应将这一思想贯穿到整个的学习过程,包括课后的作业、总结、反思等各个细节。比如前文提到的《混合运算》,在讲解完基本的加法和乘法的混合运算后,老师一般留一些让学生直接应用的题目,加强学生的锻炼,使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得到深化。实则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加入了加法、减法、乘法的三则混合运算,自然对前面的问题进行了延伸,使学生在课后的作业练习中根据前面学到过的加减混合运算、加法乘法混合运算去探索有“加法、减法和乘法”共同存在的三则混合运算,不仅能够让学生将前面学到的知识进一步的深入入心,同时让她们感受到学习知识的获得感,推动了整个知识的入脑入心过程。
        结束语:生本课堂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改变的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就小学数学而言,贯穿生本理念课堂,必须通过提问、追问等方式,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笔者谨结合自身观点,以《混合运算》为例,就此作了简要介绍,当然不够系统、完善,不足之处,期望广大教师共同补充。
        本文是建瓯市2019年度教育科研课题  课题题目“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追问技巧的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 B1908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孙秀芹. 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8(008).
[2]廖国基.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的研究[J]. 读写算:教研版, 2019(019):213.
[3]余淑英.巧用教学提问,构建数学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
[4]孔现玲.我的教学方法“四字经”:教学阶段性反思与心得[J].教育现代化,2018(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