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途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1期   作者:贺筱琦
[导读] 小学阅读属于学生教育的启蒙阶段,注重阅读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及其它学科打好基础。但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兴趣不高、阅读量少以及缺少自主阅读习惯等问题,需要教师加强指导,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针对高年级小学生采取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贺筱琦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思源实验学校  442300
摘要:小学阅读属于学生教育的启蒙阶段,注重阅读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及其它学科打好基础。但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兴趣不高、阅读量少以及缺少自主阅读习惯等问题,需要教师加强指导,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针对高年级小学生采取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阅读兴趣;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166-01

        引言
        阅读是学生进行写作和语文知识理解之前的基础部分,能够考验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学生阅读的同时也是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的过程,自古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说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够丰富自己的语文涵养,提高对语文文本的理解能力,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在观念逐步完善的过程,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扎实语文的学习基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独立的学习意识,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所在。
        一、重视课堂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好课前导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语文教师要意识到课前导入的重要性,并充分利用此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课文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语文教学发挥出事半功倍的作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2-13岁之间,其探索欲与好奇心十分强烈,教师要有效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并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选出班级中跑步速度比较快的三名同学组成一组,然后再选出跑步速度比他们慢的三名同学组成一组,然后让这两组进行一对一比赛,那么哪一组获胜的可能性大。此问题一抛出,学生都一致认为前一组肯定获胜。此时教师说,我有一种方法,能让跑得慢的一组获胜,话音未落学生便开始议论纷纷,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满怀好奇心与求知欲,此时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从而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二、问题引导,教学主线层次分明
        提问不仅是教师自我反馈的有效环节,也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考查方法,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修改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引导作用,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师要针对她们的学习水平决定教学目标的难度和水准,注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提问方法,使问题的安排具有连贯性,提高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通过想象活跃学生的阅读思维,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独特见解,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中心,由表层知识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感悟和启迪。通过语文阅读,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剖析作者抒发的情感。教师的教学要遵循清晰的主旨思想,理清文章的发展脉络,注重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引导作用,通过自己的语言概述将文章进行衔接,构成一个连贯有序的整体。
        三、把握正确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课堂,使学生进入文本世界,挖掘课文背后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教授“开国大典”这一课时,由于当代学生缺乏对革命历史知识的认识和了解,通过简单的文字阅读并不能感悟作者的创作情感,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为学生播放欢快激烈的背景音乐或者播放开国大典的相关视频,通过场景再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创作的内涵,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使学生明确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其次,采取交流展示法,组织学生参与读书分享会、故事分享会等读书分享活动,如分享一些自己喜爱的文章或者具有趣味性及教育价值的阅读故事,并谈一谈自己阅读后的感悟,使学生在交流分享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采用评比激励法,以评价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阅读活动,通过评比竞选和奖励激励的方式,使学生保持阅读兴趣,避免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现象,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四、小组讨论,辅之以课外阅读
        新课改是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补充发展,小组讨论模式不仅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也是课堂气氛活跃的方法之一,传统的教师单方面教学的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代学生发展的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讨、共同解析”才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文章主要内容和问题进行明示,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小组讨论得出答案,教师对于学生答案进行判断和引导,这个过程考验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较大程度地保留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权,既考验和锻炼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结束语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阅读教学占着重要的比重和地位,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语文知识,还要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与学习兴趣的培养。为此,教师要灵活应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为学生呈现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在视觉与听觉上,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在深入理解阅读内容的同时,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要做好课堂导入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兴趣,如此一来,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孙娟.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途径分析[J].新课程,2021(22):43.
[2]康逢花.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措施探究[J].考试周刊,2021(08):20-21.
[3]叶家群.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6):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