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1期   作者:蓝彩松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增大,问题少年也越来越多,教师要积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目标。只有有效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或烦恼,帮助学生渡过难关,才能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阐述了农村初中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希望对

蓝彩松    柳州市流山中学  广西  柳州  545113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增大,问题少年也越来越多,教师要积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目标。只有有效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或烦恼,帮助学生渡过难关,才能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阐述了农村初中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希望对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152-01

        引言
        在农村初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能仅仅以分数论英雄,要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也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科学的教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进而培养出健全的人格,为将来的学习、工作及生活提供有效的支撑。教师要积极研究策略,针对初中学生的具体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材施教,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1.科学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家庭环境、教育培训以及诸多差异,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有些学生存在自私、任性、易怒、成瘾、孤立、自卑、神经质等不良倾向,在初中学生中比较常见。由于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尚处于成长发展阶段,不同阶段其发展速度不同,加之意志、思维等方面的局限,往往会产生消极的自我意识,并表现出更多的负面影响。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就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和接纳自己,克服消极情绪,形成健康的人格。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由于要对初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需要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态。教育的含义是学与教的有机结合,包括文化教育、知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教师的心理素质与能力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就谈不上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教育。教师要有较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投入精力充沛、情感丰富、情绪健康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学校也需要为教师不断提供学习机会,让每个人都能掌握健康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心理导向和心理准备技能,教会学生如何识别、控制和调节情绪,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
        3.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广泛,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感知能力不同,教育学习目标也不同。在道德与法治中,应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内容。例如初一通过积极的引导,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教育,使他们初步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初二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好奇心和克服自卑感的教育;初三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责任感、自我提升等,同时要与大家进行良好的互动,使学生的心态逐步稳定,确保心理健康稳步发展。



        4.深入挖掘教材,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具体化是组织教育活动的主要依据和教学内容的载体,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广泛。教师在备课时应有效提取课本中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内容,例如教育内容是否应正确界定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找出课程与学生心理的相关点。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竞争等意识。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通过讲座、交流、演讲、讨论、观看心理健康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和心理知识。保持好心情对心理健康很重要,道德与法治是身心融合最有效、最简单的教育方法。道德与法治的目标之一是保持和改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要在道德与法治中有效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5.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的个性以及他与客观事物的关系的反映。一个人适应他生活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自我理解非常重要,道德与法治对学生评价自己是非常有帮助的。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接受他人批评和建议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经常分析和检验自己,了解自己的不足,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要求。在道德与法治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互相观察,互相指出对方的不足和错误,让学生科学地自我评估,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点评,让学生在自我评估中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及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习效果。之后,教师再正确评价学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正视自己,获得自我评价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加努力,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克服不足,改正错误。让学生在运动中塑造健康的心态。
        6.协调发展友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道德与法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在团队中具备合作与竞争的能力是当今人才必备的素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中体验每一个人的价值,从而珍视集体,感受集体智慧的力量。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初中学生往往具有不完善的人格和心理不成熟的特征,如焦虑、孤独、易怒等,并出现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感情淡漠等情绪特征。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面临心理障碍,从而产生很多问题。通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学生会意识到要实现共同目标,必须齐心协力,着眼大局,才能克服道德与法治中的以自我中心的心理,在相互合作的环境中共同完成任务,将人格的重要特征融入集体成功中,并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
        结论
        综上所述,面对素质教育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教师要充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初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挖掘教材,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协调发展友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小琴.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基本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146.
[2]周超.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初中学生活指导——以心理辅导课《积极生活每一天》为例[J].江苏教育,2020(40):47-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