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留守儿童心理成长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1期   作者:何云娟
[导读]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帮助,但父母的长期在外使得他们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引导,在心理健康上出现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何云娟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坝美镇八达中心学校
摘要: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帮助,但父母的长期在外使得他们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引导,在心理健康上出现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  成长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179-01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家乡,需要其他亲人照顾,年龄在16岁以下的儿童[1]。由于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帮助,但父母的长期在外使得他们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引导,在心理健康上出现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作为一名基层教师,在与留守儿童的长期交往中,该如何去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呢?
        一、倾注爱心,融化留守儿童的坚冰
        斯霞老师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教师心中有爱,才能走近学生;只有教师心中有爱,才能亲近学生;只有教师心中有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我们学校是山区农村小学,班中的学生89%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亲长年累月不在家,不是跟年迈的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就是寄居在外婆外公家。由于远离父母,缺乏父母的爱与管教,这些学生的心理对师爱有着迫切的要求。
        学校作为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积极、主动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他们的喜与乐,分担他们的忧与愁,担当起“朋友”和“父母”的角色,成为他们感情的寄托和依靠,随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动向,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
        二、组建活动,树立留守儿童的自信
        有益的集体活动是教育力和感染力的大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洪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它能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一片阳光。赞可夫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2]
        我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留守学生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已习惯了这种孤独的生活,而且因为不善于交际而显得沉默寡言,干脆不参加任何活动。这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容易养成一种孤僻、自卑的性格。因此,我经常组建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留守儿童融入班集体这快乐的大家庭来。例如:为留守学生过生日、以小组为单位的拔河比赛、两人三足、四人小组做手抄报、“手拉手”唱歌活动......
        三、搭建桥梁,亲情下快乐成长
        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工作,必须发挥其父母的亲情教育,鼓励他们与孩子多联系、沟通,加强正面教育,温暖孩子的心灵。


让孩子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现在是网络的时代,课余时间,我就微信视频,让留守儿童与在千里之外的父母视频聊天。让家长们通过视频多了解孩子们在学校的生活、学习状况,让家长与孩子多联系、沟通;孩子们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直接感知父母亲对他们的关爱。搭建了这样的亲情桥梁,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及心理问题事半功倍,教育效果非常好。
        留守儿童很多都是父母进城务工,因为经济条件有限只能将子女留守在农村,这类儿童数量逐渐增加,也成为教育中的特殊群体。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第一,情感淡漠,缺少关心,儿童长期与父母聚少离多,没有享受真正的关心和爱护,甚至感觉自己是被忽视和遗弃的,缺少同情心,还可能产生攻击行为和反社会的行为。第二,价值观扭曲现象,存在自私自利的行为。由于儿童被长辈们溺爱,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仅仅关注衣食住行但是缺少道德和价值观的引导,非常容易使留守儿童存在自我为中心的人格,后期自私自利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严重。面对特殊群体存在的心理问题,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并且正处于人格形成和价值观形成时期,若是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势必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要找出解决办法。另外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爱,在监管上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隔代照顾多、教育少的现象,失爱严重,学生逐渐产生人格缺陷等心理问题。学校是家庭以外的教育主体,受到传统升学观念的影响、办学条件的限制以及师资力量的制约等,对农村的留守儿童关注力度不足,教育不到位,学生经常我行我素,行为上比较随意,容易出现堕落的现象,还自暴自弃,放任自流较为严重,成长和发展偏离轨道,这些都是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诱因。
        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在当今的社会当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在当前所进行的对农村留守制小学生所展开的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整体上并不是十分理想,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学生拥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这些不良现象出现之后,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了更高的重视和要求,希望通过寄宿学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来帮助学生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
        教师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应该重视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开导,因为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可以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来帮助学生走出心里健康问题,还能够通过教师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来实现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开导。除此之外,教室还能够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来借助课堂内容的传授来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借助知识理论的帮助之下,让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形象直观的接触到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知识,从而能够提升小学生自我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
        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直接导致农村寄宿学校当中的学生学习情况状态低下,这也就会阻碍教育公平在我国农村和其他地区的深入发展。因此,在这一情况之下,农村学校对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教育优化处理,在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进行过程当中帮助学生避免误入心理问题的误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只要我们及时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与家长充分沟通,以一颗爱心对待孩子,多管齐下,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一定能得到有效的防范,他们也可以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吕利丹,王宗萍.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3)17-29.
[2]文理,田文霞.中华教育教学论文.[C]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21-125.
[3]郭启明,赵林森.教师语言艺术[C].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99-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