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1期   作者:曾令琼 谢大琳
[导读] 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科目的设置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生活实际渗透到科学中,才会充分发挥科学的意义。小学科学科目是小学生认识科学的开始,可以为学生以后的科学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让学生顺利步入科学的殿堂。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需要创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生活化课堂,进行小学科学的教学研究,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科学的生活化,提升学生对科学科目的兴趣,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科学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曾令琼  谢大琳   湖北省石首市实验小学  湖北  石首  434400
摘要: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科目的设置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生活实际渗透到科学中,才会充分发挥科学的意义。小学科学科目是小学生认识科学的开始,可以为学生以后的科学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让学生顺利步入科学的殿堂。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需要创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生活化课堂,进行小学科学的教学研究,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科学的生活化,提升学生对科学科目的兴趣,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科学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214-01

        引言:
        科学源于生活,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科学教育需要和生活更加紧密的结合,使学生可以深刻的理解科学知识,认识科学知识体系,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世界是和科学密切联系的形象。所以,在进行小学科学的教学时,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引进生活实际内容,让学生进行研究,这样才可以让科学的教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有趣,让学生充满学习兴趣,从而爱上科学。
        一、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小学科学教学中,专业的科学科目的教师特别稀少,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科学教师,是安排班主任或者其他的科目教师进行兼任,这样的学校没有认识到科学科目的重大意义,安排兼任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缺乏专业性,造成科学科目的教学效果低下。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位置,教师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创新的教学模式。另外,还有很多学校的科学教师虽然是科学专业毕业,但是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不够完善,导致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受到局限,科学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更加艰难。教师虽然有心为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但是教学方法错误,造成科学课堂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中,学校需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主导位置,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将教学内容从生活实际出发,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用心的为科学课堂做好准备,经过精心的策划,给学生创建一个生动充满乐趣的科学生活课堂[1]。
        二、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1.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习科学科目的核心是对科学进行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才可以在研究中真正的感知到科学学习的有趣意义,从而将兴趣转变为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科学科目的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的进行科学研究。生活情境教学的创设,必须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将情境与科学相结合,亲身体会到科学的实际意义。


例如,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天气》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有关阴天、晴天、下雨、下雪的图片,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讲出对应的关于天气的词语。然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谈谈,这样的天气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对四种天气现象的影响进行整理,最后派出小代表进行发言。这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快会想象到实际的各种影响,小组之间的代表,也可以将集体的智慧进行发表,实现了班级资源的共享。
        2.渗透生活实际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进行科学课堂的教学中,需要将科学知识渗透到生活实际内容中,这样可以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效果。科学课堂是一门充满乐趣的学科,学生在没有学习压力的状态下对科学知识进行学习,对生活中的科学进行研究,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例如,在教授《蜗牛》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外找一只蜗牛,研究它的触觉感知能力,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3.利用生活素材,锻炼学生的动手水平
        学生日常生活中,自己身边的科学资源才是进行科学学习最有效的素材。对小学生来说,科学课堂的知识,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就对它产生越多的兴趣,而且也越容易理解这些知识。科学教材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工具,通过教材的引入,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博大精深。所以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重视对身边素材的引用,为学生进行小实验,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快乐中学会科学知识。例如在学习《钟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家中带来卡纸、纽扣、彩笔、胶水等工具,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小钟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升,还会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研究生活实际问题,提升科学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教师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的对知识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升学生的学习经验,学到真正的知识。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从教材的内容出发,给学生设计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研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突出[2]。在学习《各种各样的天气》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问题的引导,问学生天气都有哪几种呢?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它的形成是什么原因呢?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深入的对天气现象进行学习,锻炼了学生遇到问题的处理思路,学生围绕教师的问题进行回答,加深了学生对这节课程的理解。
        结束语:
        总之,小学科学是一门抽象的知识学科,要坚持从人们的实际生活出发,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将生活实际和科学进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爱上科学。
参考文献:
[1]徐群芝.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求知导刊,2019(52):64-65.
[2]王建康.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学周刊,2019(14):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