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讨论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1期   作者:宋晓玲
[导读] 把传统的教师唱独角戏变为师生的大合唱,师生间融为一体,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变“被动容纳”为“主动接收”,让学生在解决更多难题过程中达到学懂、学深的目的,起到“质与量”的变化。要达到这一目标,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方法。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既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一种探索未知的教学方式,我相信只要我们合理地发挥讨论的有效性,就能实现利用情知教学开发和挖掘学生潜在智能的目标

宋晓玲   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镇中心小学  444309)
摘要:把传统的教师唱独角戏变为师生的大合唱,师生间融为一体,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变“被动容纳”为“主动接收”,让学生在解决更多难题过程中达到学懂、学深的目的,起到“质与量”的变化。要达到这一目标,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方法。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既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一种探索未知的教学方式,我相信只要我们合理地发挥讨论的有效性,就能实现利用情知教学开发和挖掘学生潜在智能的目标,从而全面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讨论  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209-01

        讨论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实现某个教学目标或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合作探讨,并因此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交流情感,发展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讨论发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创造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讨论学习的主人
        在当前数学教学中,教师针对某个关键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但学生都只是独立解题,未能加入讨论的行列,使讨论在课堂上的存在流于形式。而要真正的实施讨论教学,要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要形成一定的讨论小组,适当调配讨论人员,使大家有想说话的感觉.学生在这个小集体中都获得了发言的机会,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真正进入讨论的情境中。同时,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这种机会外,在课后也应适当创造机会。
        其次,精心设计问题.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总会觉得空洞无味,无话可说.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觉得有话可说,有讨论的必要.这样,才能为大多数学生所能够理解和接受,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二、优化课堂讨论环节,让课堂讨论活而不乱
        1、准备讨论题。讨论前提前公布讨论题,使大家有一定的准备时间,不打无准备之仗。
        2、合理分组。按平时发言的积极性和好、中、差情况以及男女的性别均衡搭配分组,人数不能过多也不宜太少,既保证人人有发言的机会,又要保证讨论的范围与质量。
        3、引导讨论的方式,调节讨论的气氛。每组要确定专人负责,安排讨论的程序,记录讨论的结果。要防止大声喧哗、七嘴八舌的散漫现象,也不能出现冷场。要创造友好与认真的气氛,使每个人都乐于发言,也尊重别人的发言。教师要严密注视各组的讨论情况,及时排除干扰,调节气氛,创造良好氛围。
        4、注意调动差生的积极性。不同原因造成的差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也不一样,有的会乱放炮;有的会无动于衷;有的想说口难开。如果在讨论前给予某些指导,在讨论中予以启发、暗示,并加以鼓励,就可以调动其积极性,达到预期效果。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确保课堂讨论的实效性
        讨论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动.学生的知识基础不一样,领悟程度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成为课堂进程的调控者,要适时应变,使讨论有效地进行。
        首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课时数少,师生交流少,在学生心目中形成古板,严厉的印象.因此,数学老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融洽师生感情。在课堂上,教师要用肯定,赞许的言辞情感,鼓励孩子积极思考,敢于提问,发表看法.这样,在讨论中,充分发挥积极的思维,提高讨论的效略。
        其次,教师在讨论中要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看法,适时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加深并强化孩子的认识.对讨论中出现的各种意见,加以去粗取精,得出完美的结论。这有利于完善孩子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发展方向。
        四、灵活运用讨论方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我们目前在讨论式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同时又兼用了一帮一型、组长轮换型等讨论方式。一般说来,同桌讨论适于动动脑筋相互启发就能得出结论的问题,小组讨论比较灵活,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对于难度较小的问题或临时遇到的“冷场”则可采取这种办法,全班讨论常常是解决重难点内容或解决争议的问题。一帮一型主要用于优势互补的学生,组长轮换型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在实验班中,我们都对学生进行了编组,组长值日号就与星期几相同,时间一长,只要分组讨论,各组学生自己就知道今天的讨论主持人是谁。当然,讨论方式绝对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根据讨论点的难易、内容的不同、学生实际而灵活选择。
        当然,我们在灵活选用讨论方法时还要力戒讨论的“假”与“浮”。有些课堂也采用了讨论,而且看似很热闹,可是,学生讨论才30秒、l分钟,有的学生刚投入,有的还在“尝试错误”,教师就一拍手“好!”“停!”这种“假讨论”不可取。另一方面,教师不能很好地调控讨论过程,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说下去,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种“浮躁的讨论”也不可取。
        五、加大课堂讨论的深度,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遭遇开放式问题时组织讨论。现行教材中常常会出现开放式问题,这类题目的答案不唯一,解决过程和方法也多样化,学生在讨论发散性问题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并不一定全面,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取长补短,对问题、现象的分析逐渐全面。只有讨论这样的问题,大家才会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加喜欢合作讨论。
        2.探究知识的产生和形成时组织讨论。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出现意见不统一、各抒己见的情况,这时安排课堂讨论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在学生形成“愤悱”心理时组织讨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常常不能立即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产生一种“愤悱”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态的作用下,学生对自己的想法产生了怀疑,渴望得到别人的启发,教师只要抓住这一时机组织讨论,就能产生最佳的效果。
        总而言之, 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讨论让每一名学生都充分参与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不仅使学生明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清楚知识的前后联系,而且使他们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思维碰撞中激发求知欲,品味数学理性的魅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加强自身素质,精心设计讨论内容,找准讨论时机,有效地组织好学生进行讨论,最大限度地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让数学课堂永远焕发出活力。
参考文献:
[1]杨翠蓉 张振新 论有效的课堂讨论[J].全球教育展望,2005,(5)。
[2]江琰 数学课堂实施有效讨论的策略[J].小学数学参考,2002,(ZI):45-46。
[3]王敏新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J].小学数学教育,2005,(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