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月   作者:杨秀艳
[导读]

杨秀艳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同乐镇初级中学  5332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8-052-01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重视课堂教学,发掘历史学科的内在功能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认真搞好课堂教学,在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比较法的教学,要求学生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同世界文化进行比较,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的进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将明清以来中国三百多年的科技落后状况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进行比较,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增强学生为祖国振兴而发奋读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在讲述中国近代现代史的时候,要求学生归纳近百年来中国各阶级的救国道路及其结果,在培养学生归纳问题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认清中国的国情。因此重视课堂教学,发掘历史学科的内在功能,利用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学生的自我教育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段时间以来,历史学科成为了所谓的“副科”,为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历史学科的德育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故事、演小品,围绕着德育教育的主题,素材都由学生自己寻找,学生通过自己看教材、看课外书、找资料,自编自导,讲故事、演小品,在增长知识、锻炼能力的同时,又完成了自我教育。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方向盘的作用,切不可放手不管。
        三、充分利用历史的资料、信息
        源远流长的人类历史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为我们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历史的依据,这些历史的见证更真实、更直观地描述着历史的原貌,起着更深刻的教育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文物、书籍、图片、新闻资料等这些历史信息,配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缩短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一些历史文物、古迹、博物馆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四、进行崇高远大理想的教育
        在历史学科中,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遗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是别的任何学科无法取代的。


初中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又是确立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教学中既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要通过历史人物生动感人的言行加强对学生进行崇高远大理想和优秀思想品德的教育。
        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他和妻子待奉吴王三年,回国后,每天卧薪尝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打败吴国;西汉时期的司马迁虽然身受腐刑,仍旧没有动摇创作《史记》的决心,历时十四载终于完成了这部史学巨著;唐朝时期的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前五次都失败了,但他仍旧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日本时,双目失明,且66岁高龄,最终取得成功,为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历经磨难,九死一生……他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之所以能名扬千古,流芳百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遇到再大的困难也知志不渝,心中拥有崇高理想。
        五、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传统美德的养成在于使初中生的言行举止合乎“礼”做一个文明的现代公民,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但是在近几十年,中国人在国内外各种场合“失礼”的报道不绝于耳,在初中生群体当中,言语粗鲁,顶撞父母,不尊敬师长的现象屡见不鲜,很难想象一代人按这种情形成长下去,能够与未来强大的中国的主人翁身份相符。
        在历史科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列举历史名人的成长故事,言行举止,名言警句,感人故事等等,去教育感化青少年,陶冶青少年的性情,锻炼青少年的意识,培养青少年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明事非,辩好坏,善与恶,讲文明,讲道理,树诚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知法守法,礼貌,是个人素质最直接外在形式,也是交往最前沿。因此是否文明礼貌,决不只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它表明一个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我们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真正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要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才能创造和谐社会。
        六、利用德育思想渗透,创造活跃思维
        学生的思维活跃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关键,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通过丰富多彩的历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宽容心态、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他们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课堂这个环节上,教师备课内容准备的越好越充分、越生动越有趣,学生学习激情起来就会有更加浓厚;新教材为学生设计了大量的、具有思考价值的课题,我们重视这些形式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练习的机会,通过德育审视的眼光和德育辅助的手段,调动他们主动的学习精神和思维亮点。思想的引导不到位,会使学生觉得历史学习乏味或产生困惑,对于知识不能产生兴趣,从而也起不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更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达不到动脑思维的效果。
        总之,我们在教授历史课时,要采取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层次教育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与共鸣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施教者要认真钻研、挖掘教材,将德育教育溶于历史教学过程中,既有利于历史课程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从而为祖国造就有用人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