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课堂教育策略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月   作者:陈玉霞
[导读]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人的培养要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科学文化教育的目标已不再是单纯使学生学会一定的知识。在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为终生的学习奠定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学习的品质,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个性充分发展的社会主体。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如何把握好学校这道关,如何开发学生

陈玉霞   青川县乔庄幼儿园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人的培养要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科学文化教育的目标已不再是单纯使学生学会一定的知识。在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为终生的学习奠定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学习的品质,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个性充分发展的社会主体。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如何把握好学校这道关,如何开发学生创造力成了现代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创造力;重大影响因素、改革方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8-090-02

        目前,创新、创造性人才的匮乏与日新月异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的矛盾,不得不让学校重视素质教育,重视社会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此,寻找到影响学生创造性能力发展的因素,并加以改革;进一步探索、改良提高学生创造性的课堂教育策略应是当务之急。
        一、对学生创造力的重大影响因素及改革方法的探索
        除社会、家庭等诸多影响因素,学校教育中影响学生的创造力的因素也是多元的,下面本人对其中认为最有影响的两因素加以探索分析,并试探解决之法。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及改革方法
        在亘古以来的教育教学中,师生所使用的教材都是大家学者编撰审定的,堪称金科玉律,无人敢随意更改违背;教师则是以博学多闻的先师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当然在学生的眼中他们的话也是不容怀疑的;就是班级内的优等生,他们备受老师宠爱,在课堂上往往也会起着一言九鼎的作用。于是,教材、教师、优等生在课堂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权威代表,学生们尊崇有加,不敢冒犯反驳。这种心态致使大多数学生们习惯于在课堂上做忠实的“听众”“陪客”或“看客”。最终,懒于动脑、坐享其成的惰性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发展。
        应当明白,对所谓的权威进行质疑提出意见,不是不尊重权威,而是拓宽权威概念的内涵, 发展权威知识、观点中有生命力的东西,使知识的生命力更得以延续,壮大。因此,只有态度鲜明、有的放矢地弱化以上三者在课堂上的权威度,才有可能唤醒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质,并使其得到发展。
        1.敢于弱化教材信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观念的更新,原教材不少文章的思想内容也会显现出一些不适合时代精神的因素和不符合逻辑的提法。所以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弱化教材的权威信度,鼓励学生大胆对教材中提出的某些观点和数据提出异议,不盲从,使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肯定和发扬。
        2.勇于弱化教师信度
        传统的“师道尊严”是助长教师权威专权的根源 ,也是信息封闭时代人们社会知识科学知识更新缓慢的必然结果。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教师已不可能再以先知先觉的形象被学生膜拜尊崇。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学生问倒老师的例子,就充分说明知识、文化不完全由年龄、地位而决定,同时说明现代社会仅个人个体接受信息的有限性。因此做教师的绝不能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让他们完全被动地接受所谓真理了。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走下神圣的讲台,以朋友平等相待的心态,引导和参与到学生们的讨论中去,鼓励他们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3.舍得弱化优生信度
        众所周知,班级内优生的信度都是教师在有意或无意之中给宠起来的。如果老师能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内外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为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提供一个平等和谐的公平机会,那优等生的信度意识当然就没有产生的条件了。
        (二)人格影响因素及改革方法
        人格因素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挥发展也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当前,在教育教学领域,虽然素质教育之花处处勃勃开放。但是,大多数学校教育还没有真正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走出来。部分学生的感情很脆弱,缺乏心理承受能力,没有自信心、无积极性,没有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更谈不上其创造性的能力。其次,许多学生智商都不低,认知能力、创新能力也都有了一定基础,但往往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其思想、心理严重偏激失态。这将对学生本身及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可想而知。因此,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能力,或加以提高,更要使这种创造力不偏不畸走上正途,那么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改善提高学生的人格水平,很有必要,也很重要。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格教育,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人格教育,是指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在需要、动机、态度、理想、价值观等方面所实施的指导和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滲透健全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崇尚健全人格、注重健康心理的主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教学思想上要滲透
        教师应把学生培养成有坚定的人生信仰,有正确的价值观念,独立自主,富于责任和热情,真正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在一起,并置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之上,从而实现自我的人。
        心理素质教育,首先是做人的教育。至于做什么样的人,需要老师去引导。人格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在教育教学中,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点滴入手,滲透人格教育,做到名副其实的教书育人。



        2.教学内容中渗透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向百分之百的学生,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雨露中。既爱“金凤凰”,也爱“丑小鸭”。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老师的重大考验,而这正是教师的天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个性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3. 教学方法上中滲透
        (1)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进行创造学习和活动的氛围,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具有的能够成为一个“最好的学生”的潜在能力。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高高的举起你的左手”的教育策略,从而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
        (2)组织学生进行人格分析。
        教师要组织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自我分析,相互分析,从而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学生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讨论,统一认识,提高辨别能力。
        (3)帮助学生完善健全人格。
        教师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立人格,又帮助学生进行了人格分析。那么,接下来,顺理成章地,教师就能够与学生一道,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其朝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这样,我们的人格教育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了。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更新,使教学变为创造性地教学。这样才能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触动学生创新意识的环境与方法,才能够激活带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开拓其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性教育的主渠道。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如何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阵地?我认为应该以各学科知识为载体,以创造性人才的特征为目标,遵循教学规律,优化教学策略。
        (一)质疑讨论,激发创新意识
        “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造性人才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有强烈好奇心,遇事好问个为什么。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讨论是智力的激发,你一言,我一语,促使每人动脑筋思考,往往能迸发出许多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营造质疑讨论的氛围?一是,要相信学生。二是,要激励学生。
        (二)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研究
        人类经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遗产。我们的学生如果只是简单地吸取这些文化遗产,是永远也学不完的。他们应该创造性地学习,并在学习中学会创造。教学中应该以各种知识为载体,模拟地让学生像科学家创造知识一样去经历、体验一下发现的过程。从而学到发现、发明的方法,培养探索专研的能力。 "身入其中",才能领略其妙,才能学会创造。怎样展示思维过程?方法如下:
        1.创设情景,作为铺垫。
        2.引导探究,步步深入。教师要把"思维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由浅入深的阶梯,设计成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拾级而登。
        3.拓展迁移,学会应用。
        (三)教给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创造
        著名科学家达尔文曾说过,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给了方法就是给了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交给了捕获猎物的枪,学生就可以用它去捕获猎物,索取知识的金山。
        许多人至小本能地就有许多的想法、梦想,产生各种的兴趣与爱好,但是当他们接受若干年的教育后往往对学习接收新知识新信息失去了信心,变得碌碌无为。究其原因,不是他们不“爱”而是没有方法去“爱”。如此,老师教授学生以正确的学习研究方法后,他们将获得信心,产生成就感,如有了一把金钥匙不断地开启一扇扇通往未来的梦想之门。
        (四)营造氛围,激励成功,培育创新
        经研究表明:快乐、兴趣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与心理情趣对认知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展、强化的功能。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四个要素:一是师生都有愉悦的心理体验:二是教师发出的信息在学生中产生积极的反响;三是教与学双方都能输出有效信息;四是师生间的情感能互相促进。
        综述,只要我们不断地寻找影响学生创造性能力发展的因素,把握住脉搏,积极主动地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模式,不断探索利用提高学生自我创造力的教学规律,我们一定可以为学生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社会的进步输出更多创造性人才,完成作为教师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何国平:多方位渗透创造教育的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
【2】章志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柳海明. 现代教育原理.中央电视广播大学出版社.
【4】李维.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5】范喜路,课堂教学的创新思维。人民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