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   作者:苏勤
[导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从教材的特点出发,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注重练习形式和反思,这些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苏勤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赵场街道冠英小学校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从教材的特点出发,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注重练习形式和反思,这些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小学生 计算能力 培养提高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4-016-01

        数的运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必需的数学素养。因此,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随着社会发展和计算机等工具的普及,数的运算教学越来越被人们淡化,学生的计算能力也随之降低,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该出现的错误。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呢?本人认为,自先要分析清楚计算教学存大的问题,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原因分析
        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总会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在计算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其中有知识方面的原因,也有技能方面的原因。因此,我们教师也必须同时从情感与技能两方面下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
        1、概念不清。任何数学规则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数学概念之上的,概念不清会导致对数学理解不清,使计算出现错误。
        2、法则记错。有时学生算错,反复检查也不能发现,甚至告知他已经错了,让他重做,他仍沿用错误的方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记错了法则且已经形成了错误的计算思维。在计算时漏掉某个步骤,很有可能是因为记错了法则。
        3、粗心大意。有的学生养成了粗心马虎习惯,在作业时没有细心检查,出现了进位或退位不加不减的错误。但也有些学生是写作业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认为写作业是只不过是为了“应付”老师。
        当然,所有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并非孤立地起作用的,它们相互交错、互相影响。
        二、实施策略
        数的运算教学,教师应在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下,科学合理地创设情境,安排教学环节,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思维,及时启发和引导,使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逐步得到培养和提高。
        1、严格要求是前提
        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2、讲清算理是关键
        新课标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如三年级教学《两位数乘法》,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个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就能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个得240,(也可看成24个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3、思维训练是核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学混合运算74+100÷5×3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
        4、有效训练是途径
        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巧,形成计算能力,加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练习的有效性不在于老师出了多少道题,而是在于这几道题是否充分地发挥了其习题的功能。练习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除了默算、听算,还有算法交流、找规律、相互出题、师生比赛、游戏等,特别是联系实际进行计算练习,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总之,多样化的练习,不仅丰富了练习的内容与形式,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应该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形成一定的计算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力求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梦湘.小学数学教学与智力发展[J].《内蒙古教育》,2013.09.
[2]刘亮.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中小学教育》,201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