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月   作者:吴军
[导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是想要让学生的成长多元化,使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拥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避免学生受到成长的侵害,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带领下,看到美好的明天,成为有希望的一代。

吴军   湖北省竹溪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442300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是想要让学生的成长多元化,使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拥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避免学生受到成长的侵害,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带领下,看到美好的明天,成为有希望的一代。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思想素质;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8-146-01

        引言
        目前,道德和法治课教学在小学教学体系中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核心素养塑造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也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思想素质的意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是基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安全伤害、道德败坏、法律意识淡薄、人际沟通差、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提出的,希望借助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是有责任有义务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贡献的,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和法律思想,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了解道德与法治,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道德素养、法律素养、合作素养和实践素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思想素质教育下,更容易发现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更多实用的知识,改善自己的成长环境,提高自己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策略
        2.1以教材为基础,整合主题内容
        国家教育部门在修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时,已经考虑到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因此教材具有一定规律性,以提高他们对于知识的接受度。以此为背景,教师可将教材规律利用起来,对章节主题内容进行整合,将不同章节中具有一定联系的道德与法治内容进行梳理,进而系统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以便加深他们对主题情感的理解与把握。在该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带领学生对每章主题进行总结。例如,在章节教学结束后,带领他们绘制总结性思维导图,要求他们将所学内容、所得感悟在导图中一一呈现。如此,绘制导图的过程就是总结、复习与巩固的过程,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并在头脑中对相关内容建立起更加系统、清晰的框架结构,这对他们在后续学习活动中迁移该部分情感体验理解新知是大有帮助的,还能促进其思维结构的完善和学习习惯的优化。



        2.2从生活入手,重视学生健康安全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围绕学生生活展开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能够结合道德与法治中的健康安全问题来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知道怎样维护身体健康,怎样保障自己的安全,使学生能够提高警惕,有效规避危险。学生围绕生活对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学习,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了健康安全问题对自身成长的影响,增加了对安全知识的积累,能够做到听从家长和教师的意见,不去危险的地方,不轻信陌生人等。例如,在《安全护我成长》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要爱护身体,珍爱生命,要告知学生:“在上学过马路时要观察红绿灯,放学后不与陌生人说话,不接受陌生人的食物”。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遵守交通规则和“如何保护好自己,避免被坏人伤害”的案例,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和社会共同的保护。另外,生活中也有很多伤害生命健康的例子,如在生活中学生可能不小心伤到自己的身体,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痛苦,也会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基于这点,教师可以举出相关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爱护自己。
        2.3开展个性教学
        课堂教学并非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是要求学生认知水平得到提升,能够自觉将知识内化,转化为技能,得到综合能力培养。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开展个性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主动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开展个性化学习活动,得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思想价值观念和积极态度。例如,在学习有关网络安全的内容时,考虑到小学生大多喜欢通过QQ、微信等途径交朋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分享网上交友经历的小组讨论活动,由学生各自讲述网上交友故事和自己总结到的常识。在了解各种经历后,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认识到网络交友的虚拟性,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学会在网络中加强自我保护。完成个性化课堂的打造,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利用平台促进师生、生生交流活动,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编制学习时间表,通过网络答疑解惑的同时,随时随地通过与教师沟通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扰,能够使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发展。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合理引导,能够使学生顺利完成知识学习和转化,得到技能扩展,最终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利用开放式教育,通过创新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和参与度,以此保证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更大地发挥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作用,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郝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途径探析[J].智力,2020(26):149-150.
[2]程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05):171.
[3]廖辉鸿.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当代教研论丛,2019(05):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