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月   作者:何世榕
[导读]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就是结合现有的信息技术,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把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知活动凸显出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教学方式。

何世榕   广西南宁市第四中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就是结合现有的信息技术,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把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知活动凸显出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教学方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  探究式  合作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8-135-02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探究式更好的构建了学习主体新的认知活动结构和时间行为能力,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更多的是强调探究过程对学生个体发展的意义。
        一般的探究过程有:引入设疑,创设情境,观察实例,激发探究;作出预测,提出猜想,重视探究;设计试验搜集数据、规律,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规律进行条件下的验证,得出初步结论,即为突出重点,合作交流,引导探究;最后通过合作交流,将所得的初步结论以文字的形式陈述或表达出来,最后由同学或老师加以点评总结,形成了最终的探究成果,即为突破难点,验证结论,发展探究;在结论生成之后,通过例题及练习巩固结论的应用,这一环节称为加强运用,推广拓展,深化探究。
        以《函数的图象》为课题
        1、创设情境,引入设疑,激发探究。
        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开展载体就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所以整节课的探究活动是否精彩,是否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探究效果,就取决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从评价教学质量角度出发,一节优秀的课应该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学有所成。那么问题的设计就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好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中把本节课的重难点掌握。在课堂上,老师若是能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创设逼真的情境,提供给学生情境化的学习活动,使课堂由静态的学习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把问题的提出形象化,具体化,结论、规律的来龙去脉由牵引出来,则学生不单是了解知道结论,还懂得了结论的背景,更能把结论灵活变通的应用于生活。把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抽象出来,又更好的服务与生活。如在《函数的图象》这一节书开头就提出了简谐运动的图象就是函数的图象,但是学生对于函数是完全陌生的,怎么样才能让学生能把简谐运动的图象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呢?这就成为了本节课引入的一个重点了。
        由于学生在物理学上暂时未学到简谐运动,所以老师解析概念会比较抽象,所以可以选择实际操作。拿一跟细绳计住一个小球,然后把小球拉到某一个高度,不计空气中的任何阻力时,把小球放下,小球会做什么样的运动?有学生就提出了钟摆运动,而钟摆运动就很形象的比画出简谐运动的周期性。如此的引入很好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接着再借助于信息技术科学的演示简谐运动的图象,很好的解析了简谐运动的图象与函数的图象的关系,从而也激起学生探究函数的图象变换的规律。
        2、作出预测,提出猜想,重视探究。
        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老师可以从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制度实验研究的计划,什么样的结论需要什么样的前提条件,由特殊的条件到一般的条件,把数学规律一般化。同时老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些很好的计算机软件或实验仪器。如在作图时,若是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可能会由于学生画草图的原因而影响结论的产生,此时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很好的作图器,从而达到了实验成果的科学化。


在《函数的图象》的教学过程中,图象的变换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变换的规律又是难点,若是单纯叫学生动手画图,学生很难发现图象的变化规律,而借助于理景数学作图器演示由函数图象变换到函数的图象,由函数图象变换到函数的图象,由函数图象变换到函数的图象,在借助于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过程中,很好的把抽象的数学图象变换规律形象化,让学生从直观的图象变化过程探究出规律,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达到了很好的探究效果。
        3、突出重点,合作交流,引导探究
        在《函数的图象》这一节课中,重点是图像的变化规律,在利用信息技术作图器时,直观明了的体现出了图像的变化规律,给学生合作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引导了学生抓住重点进行探究。
        4、突破难点,验证结论,发展探究。
        经过探究过程,学生要把自己合作小组的实验过程或数据进行总结梳理,得出猜想结论。由于每组学生选择的实验研究计划不一样,所以不同的合作小组可能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结论。这时老师要起到很好的组织作用,让学生能够将自己本组的结论清楚地用文字表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老师要及时的肯定学生的长处,补充不足,使不严谨的地方得到完善,充分的验证出结论。同时也注意营造融洽的交流氛围,体现出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精神,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学有所成。如在《函数的图象》的教学过程中,函数图象变换到函数的图象,学生很容易总结出变换规律:左加右减个单位。若变式为由函数图象变换到函数的图象时,变换规律又应该如何呢?学生往往单看函数表达式的变化而得出规律与之前一样,但是结合信息技术用作图器演示变化过程时却发现了规律的变化,这时就需要老师很好的引导学生观察图象,及时补充,总结出规律的一般性,在相位的变换过程中,规律应为:左加右减个单位。在老师补充的这个环节中,也让学生充分的认知到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存在的不足之处,日后加以训练,方能有所提高。
        5、加强运用,推广拓展,深化探究。
        在数学课堂上,往往得出结论之后,接着就是结论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学生套用公式、定理、规律,照葫芦画瓢,没有任何创意。对于学生来说,为什么步骤要这样写,完全没有加以思考,以至于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和探索欲望。若能在结论加以应用时,结合信息技术,推广拓展,生化探究,加深学生对结论的理解和变通。如在《函数的图象》的结论应用过程中,我以设问的形式提出“如何有函数的图像变换得函数的图像”,接下来引导学生用作图器进行探究作图,验证了刚才的结论,先变相位和先变周期之间的区别。结合信息技术,深化探究,让学生对本节课的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本节课重点的图像变换规律的得来设计成探究的教学环节,由特殊的函数到一般的函数,通过丽景函数作图器作图探究图像的变换,从图像的演变中展示变换规律,让学生动手演示,观察,归纳规律,然后再进行补充。体现了学生为主题,老师为引导者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创设逼真的情境,提供给学生情境化的学习活动,使课堂由静态的学习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过程。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创设逼真的情境,提供给学生情境化的学习活动,使课堂由静态的学习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过程。通过一环扣一环问题的创设和层层深入的启发,使学生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有助于学生智力的提高和发展。通过一环扣一环问题的创设和层层深入的启发,使学生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有助于学生智力的提高和发展。值得认真反思的一点就是在信息技术环节下进行探究式教学,探究点如何才能更好的切入到位,运用信息技术的度又应该如何把握,接下来将在教学中不断尝试与探讨。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有效整合的研究》,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中国电化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