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教学感悟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月   作者:田玲娟
[导读]

田玲娟     德州市实验中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8-163-01

        普通高中课程新一轮的修订于2013年提出,于2014年12月全面启动,旨在“将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审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由教育部正式颁布。按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高中地理课程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是新增加的内容,其内容设置充分体现了课程新时代的特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增强保护资源与环境、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同时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行动措施,并自觉践行。
        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的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2019年审查通过,同年在部分省市的普通高中正式使用。本人有幸成为第一批使用此教材教学的教师,按德州市教学计划,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是本学期(高二下学期)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人在整册教学过程中的感悟颇多。
        一.学无止境──教师要终身学习专业知识
        这里的“学无止境”,是针对教师而言的,是本人在该模块教学过程中又一次深深的体会,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意识,并不断提升终身学习的能力,适应课改、迎接挑战,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
        首先,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教材中的很多概念和理念,是新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如2014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总体国家安全体系的概念及内容、2015年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12年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等。只有对这些概念和理念的产生背景有足够的学习了解,才能更深刻理解教材,更准确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其次,当代学生生活在一个各种媒体非常蓬勃兴起的时代,而高中学生又处在思想活跃、好奇心很强的年龄阶段,很多学生会通过各种媒体有意或无意获知关于地理的一些新的概念名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勤于学习,多多关注与地理专业相关的动态信息,只有先于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概念名词的相关的背景事实,才能更好地给学生释疑解惑,也能避免被学生“问住”的尴尬。如在学习第三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一节时,忽然有个学生问:“老师,什么叫碳中和?” 因为之前了解过中国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所以详细给学生讲解了相关知识。
        现代地理学飞速发展,从事地理教学也要紧跟学科发展,终身学习是新时代地理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通过不断地学习,扩展专业知识,也是提升教学水平最基本的前提。


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而新时代的教师更要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因此只有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拓展知识视野,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
        二.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
        为响应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各学科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其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和指导。《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课程基本理念包括四条: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建立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在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整本教学过程中,本人对高中地理的四条基本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课程内容设置,从各个方面体现出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充分展现出了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其中本人感悟最深的一点是,本册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正确环境观、人地观和国家安全观以至世界观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应是本册教学目标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现代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高中生急需正确引导,利用高中阶段这一心理特点,做为地理教师,我们要将培养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理念,渗透至将来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认识国家安全的含义和重要性,让学生知道,做为普通公民,也应为维护国家安全做出自己的点滴贡献,并鼓励学生自觉践行。
        三.感动教育──分享最感动瞬间
        授课期间恰逢2021年4月15日国家安全教育日,我给学生播放了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特别节目《护航之道──总体国家安全纵横》,片子讲述了中国在各种国家安全方面所做出的努力,看到一个个振奋人心的片断,学生们不断轻声喊出:“祖国万岁!”学生对祖国情感不断升华着,他们被感动着,这种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会触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其作用甚至超过知识点本身的学习。感动于学生的反应,我觉得我们的教育目的达到了。
        第四章第三节中,在模拟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时,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试图以各种理由逃避减排责任,学生们都嗤之以鼻;教材中最后案例中提到,在巴黎大会上,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于2030年前后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同时我补充了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而且介绍了我国为实现这两个目标所做出的努力,学生由衷地举起拳头喊:“中国,加油!”我被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感动了。
        以上几点,是我在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想法,授课完成后,我再一次细读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中相关部分,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有了更深的理解,学无止境,教学路上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韦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